銅川市:黨建引領點燃鄉村振興“紅色引擎”

雨水至,萬物生。

料峭的春寒剛剛褪去,和煦的陽光溫柔地灑滿廣袤的沃野,暖意融融;櫻桃大棚種植基地,粉白的花簇掛滿枝頭,翠嫩果珠長勢喜人,呈現出一片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景象,春意盎然;第一書記產業聯盟網絡帶貨直播間,“土味”與“網感”交織,推動銅川土特產走向全國。

2024年,銅川市持續深化干部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扎實開展銅川先鋒行動,以“四講四比”推動“千萬工程”經驗落實,堅持抓基層、強基礎,抓黨建、促振興,持續為基層減負、為干部賦能,廣大干部甩開膀子加油干,鄉村“群雁”扎根田地、辛勤耕耘,“雁陣效應”持續釋放,為鄉村振興注入磅礴力量,不斷描繪出“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和美鄉村新畫卷!

強機制轉作風,鄉村振興增活力。“這里的游玩項目很多,孩子們玩得很開心,我們一家吃喝住行都很方便,體驗真是太棒了!”春節期間,西安市游客高先生帶著家人來到王益區黃堡鎮“姜女故里·秦人村落”景區游玩時,興奮地說道。

春節期間,改造升級后的“秦人村落”迎來了大批游客,從大年初一到初三,短短三天時間就接待了近6萬人次。煥然一新的商鋪、豐富的游樂設施、井然有序的管理,讓這里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

“秦人村落”的火爆背后,是我市在鄉村振興路上不斷創新、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成果。近年來,我市始終把鄉村振興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不斷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讓鄉村產業“活”起來、鄉村環境“美”起來、鄉村治理“強”起來。

“四講四比”搭平臺,將“四講四比”作為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的實踐路徑,搭建“四級書記”共商共謀共建平臺,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第一組長,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的“千萬工程”推進工作專班,結合以“四定”統籌落實“四下基層”,推動各級干部在一線講政策比思路、講產業比增收、講建設比項目、講治理比機制,推動鄉村振興各項舉措落實落地。

“四個清單”抓落實,建立市級成員單位2024年度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實事硬事清單、區縣委書記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年度重要事項清單、鄉鎮黨委書記年度重點工作清單、村黨組織書記承諾事項清單“四個清單”,14名市級領導、36個市級單位“一對一”包抓“千萬工程”示范村(重點村),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責任鏈條。建立閉環管理機制,對重點任務實行年初明責、年中督責、年末評責,進一步壓實各級黨組織責任,推動鄉村振興取得實效。

鄉村振興,關鍵要有一支堪當重任的基層干部隊伍。

按照省委深化“三個年”活動總體部署,我市緊扣轉作風、提能力、強落實三大任務,以“三學三樹六提升”為抓手,深化干部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以優良作風激發干部擔當作為新活力。

為基層減負,讓基層輕裝前行。聚焦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問題,清理市縣簽訂責任狀事項8項,清退鄉鎮(街道)借調干部112名,清理村級組織制度、牌子5239個,明確了43項村級小微權力事項和26項村級班子主要負責人責任清單、14個村(社區)掛牌指導目錄、21項不應由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出具證明清單,為基層干部騰出大量精力抓落實,讓基層干部安心干事、舒心創業。

為干部賦能,促干部實干擔當。實施“講看練干”鏈式培訓和“專業賦能”工程,建立“專題講座+現場教學+實戰演練”高效培訓模式,分區域、分行業、分領域舉辦各類專題培訓班155場次,參訓黨員干部5775人。通過干部輪崗鍛煉、專業培訓、業務競賽等方式,著力提升干部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使廣大干部在推動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中勇于擔當、善作善成。

農村發展,離不開堅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

建強組織體系,織密組織網絡,健全“行政村黨組織—網格(村民小組)黨小組(黨支部)—黨員聯系戶”組織架構,確保黨的領導延伸到農村治理的每一個角落。

深入實施“分類指導、爭先進位”三年行動計劃,對96個“一類”村黨組織抓示范引領,223個“二類”村黨組織抓提質創優,40個“三類”村黨組織抓攻堅補短,2024年50個村由二類村晉升為一類村,22個三類村晉升為二類村。制定《常態化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五項措施》,建立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動態監測整頓制度,2024年整頓軟弱渙散村17個,有效增強了農村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大力推進村級黨群服務中心規范化建設,制定一類、二類、三類建設標準,采取“核心功能區+基層功能區+拓展功能區”的構建模式,對標牌標識的種類、規格、位置等進行統一規范,精減掛牌57.2%,41個村建成村級黨組織標準化建設省級示范村,著力打造有溫度、聚人氣的黨群服務陣地。

抓“頭雁”,帶“群雁”,鄉村振興添動能。新春伊始,在耀州區董家河鎮鳳柳村村委會,鳳柳村黨委書記何繼宏像往常一樣向“頭雁”導師、董家河鎮王家砭村黨委書記王科介紹著村上的近況,談論著工作中的大事小情。

新的一年,如何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王科也為何繼宏指點迷津。在他們的共同推動下,兩村每月舉辦一場聯建共建活動,共同探討破解重點難點問題。

在王科的幫帶下,鳳柳村“兩委”班子擰成了一股繩,不但整治了人居環境,改造了舊房,美化了村容村貌,提升了鄉村“顏值”,而且捋順了干群關系,走出了一條融村又融心的發展之路。鳳柳村建成2024年“千萬工程”省級示范村、成為全省首批以工代賑村民自建試點、被評為陜西省美麗宜居示范村,何繼宏當選市黨代表。

“頭雁”導師王科幫帶何繼宏,是銅川實施“頭雁”導師幫帶制,精準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

2024年,我市緊扣鍛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忠誠可靠的村黨組織書記隊伍,實施“頭雁”導師幫帶、“雁陣培育”工程、“雛雁計劃”等一攬子措施,堅持分級分類全覆蓋實戰實訓,讓干部素質強起來、實干勁頭提起來、振興腳步快起來。

精心選聘“頭雁”,導師幫帶促成長。從優秀鎮村黨組織書記中選聘36名“頭雁”導師,針對幫帶對象崗位特點和短板弱項,采取一對一、多對一、組團式幫帶模式,簽訂幫帶協議,精準幫帶軟弱渙散村、矛盾糾紛突出村、集體經濟薄弱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聚焦實踐課題,組織開展以幫悟新思想、帶境界情懷,幫抓新班子、帶組織建設,幫踐新理念、帶興村治社,幫向下扎根、帶服務群眾,幫提精氣神、帶過硬作風為主要內容的“五幫五帶”活動。組織幫帶雙方到浙江、山東、西安等地培訓,開展村干部學歷能力“雙提升”教育,組織鄉村優秀年輕干部到先進地區跟班學習,舉辦擂臺比武44場、現場觀摩活動22場次。通過手把手教、面對面帶,讓基層干部學有榜樣、干有方向。

持續幫帶“強雁”,雁陣培育強隊伍。建立三級雁陣梯隊,制定“選、育、管、用、引”五方面17條措施,持續在政治上激勵、待遇上保障、發展上支持、生活上關心。組織“強雁”破難攻堅,引導他們積極在鄉村振興一線挑重擔、破難題、促發展。一批優秀村干部傾力做好蘋果、中藥材、食用菌、畜牧養殖等“土特產”文章,“銅川蘋果”“銅川大櫻桃”和“孟姜塬鮮桃”等品牌效應逐步擴大,鄉村振興的質量和速度實現“雙提升”。近年來,全市從村干部中招錄公務員、招聘事業編人員51名,推薦村干部擔任各級“兩代表一委員”374名,有效激發了村干部干事熱情和活力。全市4個區縣工作入選全省第二批鄉村振興典型案例,4個村基層黨建工作經驗入選中組部“全國村典型案例”。

著力培育“雛雁”,精準招引強活力。聚焦破解農村黨建“力量不足”問題,推行村黨組織帶頭人后備力量培育儲備三年行動和村級后備隊伍“雛雁計劃”。在春節等重要節點開展返鄉企業家座談會、致富帶頭人話振興、返鄉人才回引等活動,落實就業見習、公益性崗位、創業借貸、擔保、貼息、領辦創辦經濟實體等支持政策,一人一策制定培養幫帶計劃,采取設崗定責跟崗學習、參與村級事務管理等措施,在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基層治理一線培養鍛煉,共確定228名“雛雁計劃”選育對象,儲備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491名、村“兩委”后備力量1124名,優先從村級后備力量中選任干部135名。

經濟強,村莊美,鄉村振興展新顏。耀州區廟灣鎮柳林村,一場活力滿滿的直播正在進行。“家人們看過來!這瓶香菇醬可是我們村集體經濟的‘金字招牌’!”鏡頭前,駐村第一書記蔡欣含與村干部搭檔手捧香菇醬,一邊試吃一邊講述著“香菇小鎮”的創業故事。接地氣的產品介紹、有趣的駐村故事分享,使直播間人氣不斷攀升,網友紛紛點贊下單。這場視覺與味覺的雙重盛宴,正是我市堅持黨建引領壯大村集體經濟的生動寫照。

近年來,我市認真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提升村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為抓手,不斷推動村集體經濟提質增效,走出了一條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鄉村振興之路。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關鍵在于建強基層黨組織,發揮基層黨建的引領帶動作用。

2023年春,印臺區第一書記產業聯盟的成立,讓原本分散在各村的駐村力量擰成了一股繩。印臺區王石凹街道王石凹村第一書記姜興健說:“產業聯盟就是充分發揮第一書記的作用,通過資源整合、優勢互補、抱團發展,推進抓黨建促振興工作,實現鄉村強、農民富。”

目前,我市已整合50名第一書記資源力量,成立聯盟黨支部,建立了蘋果、花椒、食用菌等7個聯盟黨小組,成立“壹農聯盟”電商公司,搭建“秦齊甄選”直播帶貨平臺,通過“線上直播+線下展銷”等方式,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有效提升銅川特色農產品品牌影響力,切實將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集體經濟發展優勢。

同時,深入開展村集體經濟“消薄培強”行動,全市集體經濟薄弱村實現清零,收入50萬元以上的村達到30%左右。構建“支部+合作社+企業+農戶”發展模式,把組織建在產業鏈上、黨員聚在產業鏈上,讓群眾富在產業鏈上,推行村干部報酬與村級集體經濟收益掛鉤和集體經濟組織收益分配等獎勵機制,充分調動基層干部群眾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積極性,共同推動鄉村產業發展。

走進耀州區照金鎮北梁村,整潔的村莊環境、寬敞的柏油馬路、美麗的田園風光映入眼簾。

“去年我們村集體經濟收入60萬元,人均收入達到18260元。為了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我們新建了52座香菇大棚,改造了70畝高山蘋果,今年就能有收益,群眾致富的渠道更寬了。”北梁村黨支部書記杜新龍指著新落成的香菇大棚介紹說。

集體經濟讓群眾的腰包鼓起來,鄉村治理更要讓為民服務優起來。

我市堅持以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實施村級事務“陽光工程”,嚴格落實村黨組織書記區縣委備案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小微權力清單”“四議兩公開”和黨務、村務、財務“三務”公開等制度,通過定權力、定流程、定責任、定公開,確保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發揮1529個黨建網格作用,創新推行“一室一會一所一隊”模式,開創鄉村治理新路徑;組織各村設立“一約四會”,健全完善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攻堅突擊隊、志愿服務隊等模式,廣泛開展“文明村鎮”“文明家庭”等評選表彰活動,樹立文明新風尚。截至目前,6個村獲評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2個村獲評第九批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建成10個國家級文明村、12個省級文明村和114個市級文明村,文明新風吹遍鄉野。

如今的銅川,一幅業興、景美、人和、民富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在黨的堅強領導下,銅川人民正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堅定的步伐,向著更加美好的未來闊步前進。

記者手記

過去一年,從直播間的熱情推介,到產業園區的機器轟鳴;從鄉間民宿的裊裊炊煙,到文化廣場的歡聲笑語,銅川大地正奏響鄉村振興的激昂樂章。一個個產業基地拔地而起,一批批致富項目落地生根,村集體經濟的壯大不僅扮靚了鄉村“面子”,更筑牢了發展“里子”,這一切的背后,是黨建引領下的鄉村振興生動實踐,是深化干部作風能力提升帶來的欣欣向榮。

選好“頭雁”,帶強隊伍,我市推行的“頭雁”系列工程,讓基層干部在實踐中錘煉本領,使他們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中流砥柱。以“秦人村落”等項目為代表的鄉村旅游產業蓬勃發展,不僅提升了鄉村活力,也讓群眾切實感受到鄉村振興帶來的紅利。

黨建強,則鄉村興。如今,深化干部作風能力提升年、開展銅川先鋒行動正在持續激發黨員干部團結奮斗、干事創業的熱情活力,凝聚起黨建引領高質量全面轉型發展的磅礴力量。未來,銅川將持續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以更強的黨建力量托舉起鄉村振興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