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川縣:多元化共治 菜單式服務 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效能

陜西先鋒網

延川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基層黨建和社會治理的重要論述,著力構筑共建共治“新格局”,全面推行矛盾化解“新模式”,不斷激活基層治理“新動能”,努力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有效路徑。

堅持組織引領、多元聯動,構筑共建共治“新格局”。堅決把黨的領導貫穿基層治理全過程、各方面,整合資源、創新載體,積極構筑以黨組織為核心的共建共治工作格局。一是深化“黨建聯建”。健全城市黨建聯席會議制度,組織駐區單位和公安、城管等部門下沉街道社區,2024年召開聯席會議24次,解決民生問題78個。加強社區物業黨建聯建,建立物業企業“紅黑榜”制度,推行無物業小區“星物業代管”模式,業委會組建率提高21%。完善聯村黨建機制,組建7個聯村黨總支,覆蓋行政村34個,帶動發展產業項目17個,戶均增收3035元。二是推進“五社聯動”。在全市率先實施“三區”社工人才支持計劃、“新芽計劃”,培育社會組織57個,培養社工人才142名,組建12支品牌志愿服務隊,開展“銀齡行動”“健康義診”等志愿服務活動300余場次,有效激發了基層治理活力。三是織密“全科網格”。建立“鎮街黨(工)委、村(社區)黨支部、村民小組(小區)網格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聯動體系,將全縣優化調整為897個網格,整合黨建、綜治等7類功能實現“多網合一”。落實“大數據+網格化+腳底板”要求,實行“三訪三清三到”制度,建立群眾訴求快速響應、反饋、評估閉環落實機制,及時高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堅持精準調處、源頭治理,推行矛盾化解“新模式”。學習借鑒新時代“楓橋經驗”,探索推行“菜單式”矛盾糾紛化解模式,推動矛盾糾紛化解在源頭、解決在基層。一是打造服務“菜單”。以縣鎮村綜治中心為載體,統一歸集信訪接待、法律援助等基層治理業務,充分整合“兩代表一委員”、離任村干部、鄉賢能人等力量,打造186個“一站式”矛盾化解平臺,建立760人的說事能人“菜單”,實現了矛盾糾紛化解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二是服務群眾“點餐”。建立說事能人統籌管理、共享共用機制,群眾面臨矛盾糾紛可在全縣說事能人“菜單”中點選說事人,同時支持群眾在“菜單”外自主選擇信任的說事人,實現政府“選派”到群眾“選擇”的有效轉變。去年以來,通過群眾“點餐”的方式累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288件。三是開展上門“送餐”。依托黨代表工作室、便民服務大廳、黨群服務中心等平臺,結合普法宣傳、“兩說一聯”等工作,常態化組織說事能人到基層一線開展矛盾化解、“共話家鄉美”座談等活動,聽取群眾意見、解決實際問題,很多潛在的矛盾隱患化解在基層一線,消除在萌芽狀態。

堅持輕車壯馬、賦能增效,激活基層治理“新動能”。統籌落實減負賦能舉措,推動資源、力量向基層下沉,著力破解“小馬拉大車”問題。一是建立“鎮街吹哨、部門報到”機制。制定綜合執法類、重點工作類、應急處置類等三大領域83項部門協助事項清單,結合周“解憂”機制召開專題協調會19次,幫助鎮街解決各類問題25個。二是落實“清單管理、明責減負”要求。制定村(社區)自治工作“三張清單”,明確親屬關系等23項不予出具證明事項。撤銷議事協調機構和工作專班111個,清理“一票否決”和簽訂責任狀事項5項,各類督查考核同比下降62%。扎實開展“六必查”工作,整治亂掛牌497塊,解散村級微信工作群40個,實現基層承擔事項高效務實辦理。三是實施“職權下放、能力提升”行動。整合優化鎮街綜合執法職能,配備持證執法人員86人。采取“一鎮街一清單”形式,因地制宜下放72項行政執法事項。組織縣級執法機構人員下沉鎮街幫帶指導,開展業務培訓12期,不斷提升鎮街執法能力水平,確保下放職權承接得住、履行得好,為基層精準有效治理注入了新的動能。


時間:2025-03-21 11:57:44 來源:延安黨建微信公眾號 閱讀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