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縣:舉縣一致抓人才 千方百計留人才 引領黃龍生態經濟強縣建設
近年來,黃龍縣堅持“引進一個人才、發展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百姓”的思路,舉縣一致抓人才,千方百計留人才,在中蜂產業、水產養殖、香薰產業培育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真正讓人才在縣域經濟發展中起到了引領作用。
一、凝聚共識,舉縣一致抓人才
縣委、縣政府聚焦生態大縣、產業大縣目標,正視人口小縣和財力小縣短板,積極為人才“搭臺子、架梯子、鋪路子、想法子”,重視人才、愛護人才、重用人才已成為全縣干部群眾的一致行動。免費為人才辦劃撥18套人才公寓和1萬余平米創業基地,為來黃創業專家和人才提供優質服務保障。及時足額保障水產院士、中蜂專家工作站經費,擠出財力補貼全國水產學會2024年學術年會黃龍現場觀摩會等經費。定期召開人才工作推進會、選調生座談會、青年人才和大學生聯誼活動并幫助解決實際困難;每年“雙節”向桂建芳院士、武向平院士等高端人才進行慰問。
二、強化引才,推動院士專家引領產業發展
按照“院士團隊+專家工作站+產業基地+鄉土人才”模式,建好用好院士專家工作站,把院士“才智”變為地方發展“財富”,助推黃龍生態產業發展,實現群眾增收致富。一是水產院士桂建芳推動“南魚北養”。引進的中科院水產院士桂建芳在黃龍石堡漁業休閑小鎮建立水產院士專家工作站,邀請專家78人次指導交流,帶動培育本土水產人才23人,全縣養殖大閘蟹509畝(養殖戶戶均增收2.1萬元),養殖其它魚類400余畝,建成西北最大的垂釣品牌和市場,漁業一產產值1170萬元,拓寬了石堡鎮群眾漁業養殖、垂釣和全縣群眾發展旅游致富的路子。二是天文院士武向平助力科普和啟智。武向平院士積極支持建成黃龍科技館并捐贈儀器設備,多次回鄉開展科普講座;充分發揮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在大學生創業街區建設武向平院士天文展覽館,在中小學開設專題科普講座,推動科普資源向農村延伸;2025年春節前,經武院士牽線搭橋,組織28名學生代表到北京“中國科技館”、貴州“中國天眼”等地開展主題研學,激發青少年科學探索精神,為下一代人才培育和科技萌芽“啟智”,奠定鄉村振興發展基石。2024年度,黃龍水產院士和中蜂專家兩個工作站獲評全市優秀。
三、打造平臺,集聚大學生創新創業
堅持“把人才放在產業中、企業中、事業中”的思路,已將引進的5名大學生提拔在科級領導崗位,引進的香薰產業年產值近千萬元。整合多方資源打造黃龍縣“大學生創業街區”,2025年縣委第一次常委會就專題研究,全力建設黃龍人才工作站、院士(專家)工作站、流動黨員之家、電商服務中心及入駐企業的創業基地和營銷平臺,從免費提供創業基地、人才公寓、產品推廣平臺、電商平臺和全方位資金獎補、稅收優惠、幫辦代辦等十個方面出臺優惠政策,吸引專家人才和青年大學生來黃創業,逐步形成創業資源集聚、經濟業態豐富、就業和消費增多的創業街區特色,為人才創新創造培植發展沃土。另一方面,全力培育規上企業,力爭年底培育5家規上企業。目前街區已全面啟動運行,有意向入駐企業15家,已入駐5家。
四、大力育才,著眼長遠發展本土人才
堅持引才和育才同抓并舉,通過積極招引人才帶動培育本土人才,大力教育培訓提升人才能力水平,持續發展壯大“有情懷、能干事、帶不走”的本土人才隊伍。2024年以來,先后組織各類人才參加全縣春季大培訓、青年干部培訓班等培訓,舉辦“我為黃龍發展建言獻策”青年人才培養活動,行政事業單位招錄招聘碩士研究生和高層次人才9人,吸納專業技術人才組建35支387人黨員服務隊,累計培育高素質農民1472人、“土專家”31人、鄉村醫生52人,累計選聘鄉村振興專干83人,篩選4名專業人才和3個團隊作為省市人才項目重點對象進行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