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川縣:打好抗旱組合拳 守護糧果“生命線”

在糧食種植和蘋果坐果的關鍵期,全縣各級黨組織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廣大黨員主動亮身份、當先鋒,下沉村組科學研判旱情、分類落實措施,統籌資源調配,有效保障了群眾生產生活用水。

“全面部署”與“監測預警”相結合,全方位構建抗旱工作體系。堅持把抗旱減災作為工作重點,制定印發了《2025年防汛抗旱準備工作的通知》,明確了今年各鄉鎮和防指各成員單位職責,更新了防汛抗旱指揮部搶險和會商專家組成員,夯實了黨政領導責任和逐級包保責任,落實了城鎮、河道、庫壩等重點區域責任人,組建了專業性和群眾性相結合的應急搶險隊伍10支545人,116個村組(社區)全部落實“叫應”機制,明確縣鄉村三級包保責任人352人。同時,在中度干旱的云巖鎮柴村、壺口鎮高柏村等6個行政村啟動安裝土壤墑情監測儀,加密土壤墑情監測次數,針對不同作物種類,分類提出應對措施,指導3萬畝中度干旱果園實施精準灌溉。

“庫壩蓄調”與“流動補給”相貫通,多舉措夯實抗旱減災基礎。充分發揮抗旱保供聯合攻關黨支部作用,利用已建成的抗旱保供工程,精細調度蓄水壩、泵站等設施,分時分段錯峰調控,澆灌農作物及果園灌溉面積3萬畝,用水量約8萬方。統籌抗旱應急物資,儲備送水車6輛、發電機20臺,為鄉鎮配送儲水罐235個、抽水泵90臺,組織抗旱應急送水車5輛,為偏遠的閣樓社區送水30車次900余方,確保應急供水全覆蓋。

“包片指導”與“技術推廣”相聯動,精細化提升抗旱減災實效。注重黨員作用發揮,成立7個農業抗旱保供工作服務指導組,指導各鄉鎮、丹州街道辦科學實施抗旱對策措施,引導群眾綜合運用澆水灌溉、追肥等措施,推廣“探墑播種”“坐水播種”“膜下滴灌”和“滴灌追肥”等抗旱技術,動員果農采取“全園松土保墑+間隔7-10天灌溉+地膜、地布覆蓋+樹體夏剪疏枝”組合措施,全力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截至目前,全縣糧食播種有序推進,糧食播種7.1317萬畝,占比112%,蘋果坐果率達90%以上,幼果發育正常,為秋季果糧雙收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