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長市:“五維驅動”構建全鏈條人才生態

時間:2025-08-27 21:42:54 來源:延安黨建微信公眾號 閱讀數: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下大氣力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近年來,子長市大力推進人才強市戰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緊緊圍繞能源化工等產業發展需求,以“管、引、育、用、留”五個維度為抓手,多措并舉,構建全鏈條人才生態,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黨建領航,制度筑基,“管才”機制優化。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將人才工作納入黨建考核體系,建立“市級領導聯系專家+一把手責任制”管理模式,形成“黨委統籌、部門協同、責任到人”的全鏈條管理體系,各部門牢固樹立“管行業就要管人才、抓產業先要抓人才”的理念,統籌抓好人才隊伍建設。目前,全市擁有黨政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等各類人才9372名,通過黨員發展、榮譽評選等舉措強化政治引領,修訂完善《子長市加快和改進新時代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見》等政策文件,以制度保障推動人才工作規范化、系統化。

靶向發力,產才融合,“引才”成效凸顯。圍繞政策、產業和事業發展需求精準引才,構建“政策+資金+服務”三位一體引才體系,設立人才發展基金,每年落實200萬元政策待遇,提升政策吸引力。圍繞煤炭、農業等重點產業、教育科技領域,柔性引進63名專家教授,布局1個院士和6個專家工作站,為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提供智力支持,共建智慧農業試驗基地,加速產學研融合進程,促進智能農業技術等科研成果落地轉化;為進一步優化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結構,緊扣產業發展實際需求,成功引進高層次緊缺專業人才23名;立足教育醫療領域,編制緊缺人才目錄,通過多元招錄渠道剛性引進134名人才,實現人才總量與結構雙優化。

多維培育,精準賦能,“育才”質量躍升。依托院士(專家)工作站,構建“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以“師帶徒”模式培育本土人才梯隊,充分激發“土專家”“田秀才”的示范引領作用,實施“實用技能人才培育”“名家名師名醫培優”“校地合作能力提升”三大工程,精準輸送500余名骨干人才參與研學深造,成功推選薯業開發中心李亞軍成為中組部“西部之光”訪問學者,進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訪問研修,以人才為紐帶深化校地合作,實現本土人才數量與質量雙提升,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

創新驅動,服務民生,“用才”效能釋放。大力建設20個本土人才服務站、26個人才助推鄉村振興示范基地,評定本土領軍人才等各類優秀人才62人,選派67名科技特派員和2名法人科技特派員助力鄉村振興,充分發揮本土優秀人才在產業發展、技藝傳承、技術推廣上的引領作用。堅持人才工作與民生實事緊密結合,推動人才有序流動,對49名一線優秀人才和1名高層次人才提拔重用,樹立鮮明用人導向,為人才發展提供廣闊空間。院士(專家)團隊聚焦產業與民生需求,以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賦能發展,武強、陳正余、潘鳳榮等多個團隊在煤炭綠色轉型、農業技術升級等領域取得突破,創造顯著經濟效益;沈舒文團隊下沉醫療資源,讓百姓在家門口享受三甲醫院優質服務,這些實踐將高端智力轉化為產業轉型與民生改善的動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動能。

暖心服務,尊才愛才,“留才”生態升級。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務大廳,實現政策咨詢、檔案管理等業務“一窗通辦”,推行“專窗辦理、專人負責、全程跟蹤、限時辦結”的閉環服務模式,年服務超4000人次。建立市級領導結對聯系機制,實行政策扶持、編制保障、資源配置“三個優先”,對人才需求“一事一議”。開發160個就業見習崗位并發放補助150余萬元。每年春節對各類人才進行慰問,通過省級媒體宣傳人才經驗、表彰優秀人才等活動,營造尊才愛才濃厚氛圍。

通過“管、引、育、用、留”五維驅動,子長市已構建起人才匯聚、活力迸發的良好人才生態。下一步,子長市將持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不斷優化人才發展環境,以更高質量的人才工作為經濟發展、產業升級等戰略目標注入持久動力,奮力譜寫人才賦能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