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榆林市大力發揚脫貧攻堅精神,堅持“四聚焦四發力”,全面推進組織、干部、人才等各類資源向鄉村振興一線匯聚,為推動全市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聚焦“領航定向”
在同頻共振上發力
提綱挈領,方能綱舉目張;航向正確,才能行穩致遠。榆林市綏德縣張家砭鎮郝家橋村是抗戰時期陜甘寧邊區的“農村楷模”和新時代“全國脫貧攻堅楷模”,習近平總書記今年9月份在來陜考察時對郝家橋村的成功經驗進行高度肯定,并期望把郝家橋村建設成為“鄉村振興的楷模”。11月17日,榆林市委在郝家橋村召開全市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現場推進會,強調要從弄明白郝家橋村的成功經驗是什么,郝家橋村給我們帶來的啟示是什么和今后我們應該怎么辦三個方面對全市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吹響全市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號角。
聚焦“盡銳出戰”
在選優派強上發力
干部干部,干字當頭,鄉村要振興,干部最關鍵。榆林市把鄉村振興一線作為檢驗干部的“練兵場”和鍛煉干部的“主陣地”。今年以來,充分利用鎮村換屆有利契機,堅持政治素質好、表現突出、基層工作經驗豐富標準,全市155個鄉鎮配備35歲以下黨政正職48名,30歲以下領導班子成員174名,“五方面人員”進入鄉(鎮)領導班子231名。堅持“雙好雙強”和事業選人導向,新一屆村干部平均年齡較上屆下降5.9歲,高中以上學歷較上屆增加27.5%,極大地改善了村“兩委”班子成員結構。堅持因村派人、科學組隊,做到供需對接、按需選派,印發《關于向重點鄉村持續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的實施辦法》,成立由組織、紀檢和鄉村振興等8個部門組成的駐村隊伍管理辦公室,高標準完成1056名駐村第一書記和2045名工作隊員的選派工作,設置一個月的“傳幫帶”交接期,保證了新任駐村干部達到村情戶情、扶持政策、幫扶措施、工作成效、未來規劃等“五個一口清”。
聚焦“能打硬仗”
在提升素能上發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鄉村振興不僅要有工作熱情,還要有過硬能力。榆林市緊扣鄉村振興現實需要,把提升干部素能作為重中之重,采取“集中+線上”方式,以專題、專項、現場、比武等多種形式開展集中輪訓。針對鎮村兩級干部,重點圍繞基層黨建、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先后舉辦培訓班452期18801人次,切實提高鎮村干部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實戰本領。針對駐村工作隊,以“發揚脫貧攻堅精神,全面開啟鄉村振興新征程”為主題,圍繞“為什么、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四個方面開展13期視頻培訓班,對3101名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實現全覆蓋輪訓,切實提升了一線人員工作能力。以村黨支部為單元,以“賽實績、亮成效、比實干”為載體,開展支部聯賽,形成比學趕超氛圍。以“亮承諾、賽成績、比干勁”為載體,組織優秀第一書記、村黨支部書記開展書記擂臺,鼓勵一線干部擔當作為。目前,已試點開展1期第一書記擂臺賽,達到了實踐“大練兵”、成效“大檢驗”目標。
聚焦“筑牢堡壘”
在組織保障上發力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支部。榆林市著眼于推動全市農村產業發展和群眾致富需要,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在建強支部堡壘上狠下功夫。充分發揮“黨建+”模式帶動效應,先后培樹省級標準化示范村145個、市級五星級黨支部289個,通過以點帶面示范引領,進一步增強了黨支部在鄉村振興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印發《村級黨組織標準化建設五星級村黨組織動態管理辦法》,集中整治了一批村級黨群服務中心環境衛生差、牌匾懸掛不規范、各級機構掛牌多等老大難問題。積極探索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有效途徑,大力推廣“支部+產業協會”“支部+企業”等模式,在全市開展村級集體經濟“清零”行動,累計實施中央財政扶持壯大的村集體經濟項目359個,涌現出榆陽區三道河則村、靖邊縣馬季溝村、佳縣赤牛洼村等一批先進典型,目前全市2967個行政村中92.8%的有集體經濟收入,其中50萬元以上的235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