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縣聚焦鄉村振興,持續強化黨建引領作用發揮,著力構建領導、組織、產業、人才、推進“五大體系”,全力推進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建立高效運行領導體系
堅持把鄉村振興作為“一把手”工程,建立縣鎮村“三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工作機制,凝聚鄉村振興強大合力。縣委成立以縣委書記、縣長為組長的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工作會議制度和定期報告制度,28名縣級領導帶頭聯系22個鄉村振興示范村,常態化到村指導推進工作。同時,將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列入鎮街黨;工委書記抓黨建述職評議的重要內容,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指標體系,作為村干部“雙述雙評”的重要內容,高位推動工作落實。
建強保障有力組織體系
堅持以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為重點,強化鄉村振興組織保障。撥付縣管黨費190萬元,創建村級黨組織標準化建設省級示范村10個、市級美麗黨建示范村16個。在全市率先完成337個村“兩委”換屆工作,“一肩挑”比例達到100%,實現學歷升、年齡降、結構優的目標;建立村級后備干部臺賬,儲備后備干部787人。向106個“五類村”持續選派第一書記,充實工作力量。開展農村發展黨員“3+1”專項行動,確定入黨積極分子1047名,接收預備黨員193名。
打造特色鮮明產業體系
堅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破題之舉,突出發揮黨建引領的“紅色引擎”作用,制定《堅持以黨建為引領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實施意見》《關于建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激勵機制的指導意見》,落實村干部補貼與集體經濟收益掛鉤獎勵暫行辦法試行;,全縣337個村均成立了由村黨組織書記擔任負責人的集體經濟組織,集體資產總額達到26.61億元,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達到125個,樹立了小寨鎮董嶺村、蔡巖村,三官廟鎮楊頂村,輞川鎮西河村等一批黨建領航集體經濟發展示范村。
健全引培結合人才體系
堅持以人才振興賦能鄉村振興,著力構建人才引進培養機制,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辦好鄉村振興領軍人才“雛雁工程”培訓班,培養鄉村振興領軍人才335名,吸納入黨67名,80人進入村級班子。充分挖掘特人才資源,引進廚師領域高層次人才10名,建成藍田廚師學校,招收學員300余名。在19個鎮街成立人才黨支部,發揮人才聚集效應,引導優秀在外人才回鄉創業。深化“名師帶高徒”工程,建立玉雕、餐飲等各類人才工作室58個,培養地方級領軍人才10人,儲備各類人才12000余人。
構建比學趕超推進體系
始終把推動落實作為第一要務,建立比學趕超機制,全力打造鄉村振興“藍田樣板”。堅持“每周一主題、每周一調度、每周一觀摩、每周一排名、每周一通報”的“五個一”工作機制,推進鄉村振興任務落實。定期舉辦鄉村振興“擂臺賽”,著力營造比學趕超濃厚氛圍,投入獎補資金4000萬元,在全縣首批打造鄉村振興示范村22個,強化示范引領。同時,積極引導黨員在鄉村振興實踐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新建各類廣場43個,新建景觀節點71處,新修旅游道路3.8公里,修建停車場7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