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縣:以組織之力夯實振興之基


石泉縣委組織部把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作為組織路線服務政治路線的最緊迫任務,始終以服務中心大局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擔當,持續用力夯基礎、強隊伍、抓示范、聚人才,整合組織資源、聚合組織力量,夯實筑牢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組織根基。

夯基礎固根本,強化工作保障。狠抓學習培訓。率先在全市成立鄉村振興學院,充分聚合縣內培訓資源,舉辦鄉村振興主體培訓班、專題講座50期,累計培訓鎮領導班子、科級領導和村“兩委”成員10000余人次,有效增強各級黨員干部、各類人才接續推進鄉村振興的思想自覺。強化責任落實。健全三級黨組織書記抓黨建責任制,探索推行“雙述四評”述職評議辦法,實行“三單管理”和“三線督導”,夯實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主體責任、第一責任和直接責任。優化考核體系。堅持“綜合+專項”雙重激勵為導向的年度目標責任考核體系,制定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專項考核辦法,將專項考核評優作為年度目標責任考核評優的前置條件,推動鄉村振興任務落細落實。

強隊伍增活力,建強中堅力量。選優配強鎮村班子。高質量完成鎮村換屆,17名鄉鎮班子副職、27名有駐村工作經歷干部得到提拔重用,鎮領導班子熟悉“三農”工作的成員比例達98.6%;村“兩委”干部平均年齡較上屆下降1.2歲,高中以上學歷比例達到73.7%,一支結構優、素質強、活力足,有能力帶領黨員群眾振興鄉村中堅力量選配成型,被評為全省村(社區)“兩委”換屆工作先進縣。下沉力量抓實幫扶。深入推進“鎮村工作一體化”,由縣級以上幫扶單位選派的198名干部和鎮上401名干部組建成160支駐村工作隊奮戰一線,合力開展基層組織建設、人居環境整治和基層治理等重點工作,駐村幫扶工作成效持續提升。用好用活績效管理。全面推行“量、曬、勵、汰、究”干部績效管理,聚焦“平時考核、年度考核、專項考核”三個維度,探索建立績效管理智能化平臺,將62個單位5001名干部納入系統,運用崗位職責、工作任務、實績報告“三張清單”,將考核結果與選拔任用、晉升職級、評先評優等掛鉤,。今年以來分別提拔任用正科級干部47人、副科級干部93人,其中有駐村經歷人員分別達到68.1%和63.4%,樹立起了干部在鄉村振興一線建功立業、組織在一線選人用人的鮮明導向。

抓示范重引領,釋放組織活力。注重領導示范。深化拓展書記民情“三本賬”,實行縣級領導“兩聯三包”工作機制,30名縣級領導包聯30個鄉村振興示范村、30個鞏固提升村和100戶重點企業,109名鄉鎮和縣直單位主要領導擔任109個村駐村工作隊總隊長,充分發揮“關鍵少數”的示范帶動作用。堅持支部引領。以提升基層組織組織力為目標,創建9個省級標準化示范村,全力打造1條“三新三領”精品示范帶、2個示范鎮和30個示范點。推行“三聯”工作機制,通過“每月召開一次聯建對接會、每季度進行一次分析研判、每半年進行一次督導考核、每年完成一批聯建項目”的“四個一”措施,推動78個村村聯、93個城鄉聯、20個村企聯和6個內外聯一體發展,明確11個區域聯建核心,合建33個原料基地、11個加工車間;140個聯建村黨組織與289個農民專業合作社、20戶龍頭企業、35個新社區工廠和34321戶集體經濟成員實現利益共享。強化基層治理。全面推廣“321”基層治理機制和“三共六制三保障”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模式,完善黨全面領導的基層治理體系,充分釋放組織優勢,做深做細網格化管理和精細化服務,2147名網格員(黨員847名、人大代表252名、中心戶長1048名)聯系群眾63649戶,因戶分色實行“綠色門前放心行、黃色門前停一停、紅色門前要上心”的“綠黃紅”三色精細化管理服務,有力保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文化鄉村創建、新冠疫情防控、搶險救災及災后重建等重點任務落實,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聚人才強支撐,激活發展動能。專家工作站興企業。依托縣域工業企業,建成9個專家工作站,開發新產品新技術97項,取得專利12項,精選“高端人才+重點項目”3個,建立企業人才工作聯系點11個,有力促進了建站企業和相關產業發展,全市院士專家工作站現場會在石泉召開。專業人才孵化站助創業。建成“十M創客”人才孵化基地、9個創業孵化站、1個市級返鄉創業示范園、10個縣鎮標準化創業中心、35家新社區工廠、66個家庭工坊,策劃1000個創業項目,回引320名在外創業人才返鄉興業,推動“人才回歸、資金回流、企業回遷”。鄉土人才服務站帶產業。堅持以人才振興帶動產業振興,構建“縣級鄉土人才服務總站—鎮級鄉土人才服務分站—產業層面技術服務團隊”管理網格體系,建立12個鄉土人才服務站,開展各類產業培訓指導230余場次,培育產業大戶1293戶、技術能手5815戶、農民專業合作社289個,輻射帶動2萬余名群眾直接增收,經驗做法被中國人才雜志社評為“2021年全國人才工作創新優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