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縣:“黨建+”譜寫鄉村振興“合奏曲”

今年以來,商南縣緊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任務落實,創新開展“黨旗引領振興路”黨建主題活動,深入實施“黨建+”工程,盤活產業、培育人才、精細治理,眾智眾力譜寫鄉村振興“合奏曲”。

?黨建+集體經濟發展,筑牢產業發展“橋頭堡”。積極推行“黨支部+五聯”模式,按照“跨村設置、產業聯建”的思路,組建聯村黨委5個,成立創建茶葉、中藥材、香菇等特色產業發展型黨組織15個。堅持外引內培和規范提升相結合,深化“村黨支部+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建強30個集體經濟示范村。全面落實村干部待遇與村集體經濟收益掛鉤機制,鼓勵支持村干部帶頭創辦村級集體經濟項目,打造4個村集體經濟聯盟示范點,126個村(社區)集體經濟年收入均達到5萬元以上。依托趙川前坡嶺戰斗遺址、十里坪紅74師師部舊址、清油河劉家花屋蘇維埃革命舊址等紅色資源,探索開展紅色美麗村莊試點工作,拓寬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路徑。

黨建+鄉村人才引育,打造鄉村振興“活力源”。強化政治激勵和物質保障,147名外出創業人員返鄉擔任村干部。選優配強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實現縣級派駐單位126個村(社區)全覆蓋。大力實施鄉村振興人才“三大計劃”,招錄選聘140余名高素質人才到農村服務,選聘21名離任村(社區)干部擔任“名譽村支部書記(主任)”,5名企業家到村擔任村集體經濟顧問。積極推進“人才+”服務模式,10支人才服務團深入農村送政策、送技術、送服務,開展技能培訓230多場次,培育職業農民、農業科技示范帶頭人、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等580多名。

黨建+基層綜合治理,織密和諧穩定“安全網”。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路徑,推行“人盯人”+網格化基層治理新模式,劃分黨員責任區493個,設置黨員先鋒崗389個,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深化共駐共建和“雙報到”機制,持續開展“三亮”活動,1850余名黨員圍繞疫情防控、綠色商南、文明創建、移風易俗、基層治理等重點工作,參與志愿服務活動1200余場次,惠及群眾1.2萬余人。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以“自治”消化矛盾、以“法治”定紛止爭、以“德治”春風化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