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市金臺區:“四大工程” 助力黨建促鄉村振興


寶雞市金臺區實施“四大工程”,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筑牢基層戰斗堡壘,全力推動抓黨建與鄉村振興齊頭并進。

實施“強基固本”工程,筑牢堅強堡壘。選優配強支部班子。緊扣村“兩委”換屆,持續優化班子結構。新當選的124名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全部實現“一肩挑”,高中學歷以上占到84%;平均年齡較上屆下降1.5歲;35歲以下人員占比提高到6%,達到了“兩升一降”的目標。扎實開展“黨建引領,強基清源”行動。嚴格落實村(社區)“兩委”班子成員任職資格聯審工作制度,聯合10個部門對全區1855名候選人任職資格進行審查,確保選能人、選硬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行動。將全區68個村分為城中村、城郊村、發達村、一般村,以創建“十有”標準村集體經濟組織為契機,發展壯大城中村、融合發展城郊村、做強做大發達村、盤活拉動一般村,新增年收益50萬元以上的村超過5個,村級集體經濟能力持續增強。

01.jpg

實施“頭雁培育”工程,夯實人才基礎。實施后備力量提升行動。積極開展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培養,為每村儲備35歲以下村級黨組織后備干部2名,建立動態人才儲備庫,采取結對幫帶、跟蹤培養等方式,將后備力量充實到鞏固脫貧攻堅、信訪維穩等一線鍛煉,打造鄉村振興生力軍。推行“充電賦能”機制。舉辦新任職村(社區)黨組織書記能力提升培訓班,采取理論授課、交流經驗、外出考察等方式,組織68名村黨組織書記赴浙江輪訓,在《金臺先鋒》開設“浙江歸來話振興”欄目,邀請部分優秀村黨組織書記談體會、議發展,提升培訓實效。加強駐村隊伍選派。堅持“區級統籌、包駐一致、因村選派、人崗相適”原則,向7個脫貧退出村、10個鄉村振興示范村選派17名第一書記、34名駐村隊員,協助村“兩委”做好脫貧監測和產業規劃、鄉村治理、環境整治等工作,助力鄉村振興。強化選調生管理。制定《金臺區到村任職選調生培養管理暫行辦法》《金臺區到村任職選調生工作補助資金報銷流程》等,對到村任職選調生管理培養、待遇保障、教育培訓、考核評價及補助資金使用等作出明確規定,建立“3+1”聯系幫帶機制,促進到村任職選調生為鄉村振興建言獻策、貢獻力量。

實施“黨群連心”工程,凝聚振興合力。開展"紅色暖心”活動。認真落實“三會一課”制度,規范流動黨員管理,加強與外出流動黨員溝通聯絡。積極開展“送教上門”活動,確保老弱病殘黨員及時參加組織生活。強化黨建引領作用??v深推進“黨支部+合作社+能人大戶+農戶”機制,堅持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黨員聚在產業鏈上、群眾富在產業鏈上。創新“支部+人才+產業”模式,助推村級產業發展。永利村沙培農業、陵輝村花海經濟、周家莊田園休閑、五七村蔬菜種植等已成為產業富民的典型樣板。以“黨建+”促鄉村治理。大力推行“黨建+能人”模式,成立“鄉賢能人工作室”68個,聘請“鄉賢能人”210人。積極發揮村級“鄉賢能人工作室”作用,參與村級事務管理、協調解決鄰里糾紛、為村級發展建言獻策等,創新農村基層治理模式。

02.jpg

實施“保障提升”工程,增強發展動力。深化村級黨組織標準化建設。堅持以點帶面,全面提升,扎實開展“十村示范、百村達標”創建活動,鞏固提升市級標準化示范村60個,對標創建省級標準化示范村8個,聚力打造“一肩挑”示范村8個。強化經費保障。落實村級組織辦公經費138.5萬元,發放績效工資138萬元,為568名離任村干部發放補貼45.33萬元。發放選調生工作補貼和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補貼22萬元。加大干部關愛力度。提拔重用一線優秀駐村干部(第一書記)7名,表彰省市區駐村干部3人、優秀村級黨組織8個、優秀村黨組織書記11人。1名村黨組織書記、1名駐村第一書記、2名駐村干部招考為鎮街副職,1名第一書記被評為全省優秀共產黨員、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建立健全考核機制。將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納入年度目責考核和黨(工)委、黨組書記述職評議考核,在評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年度考核等次時綜合運用,發揮“三項機制”作用,持續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