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堡縣:厚植鄉村振興組織力量


今年以來,吳堡縣緊緊圍繞“四個不摘”,持續推動組織、干部、人才資源向鄉村一線聚焦聚力,為守住脫貧攻堅勝利成果、實現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一是強化黨建引領,夯實組織基礎。堅持好中選優、優中選強,選舉產生新一屆鄉鎮領導班子成員45名,各鎮領導班子平均年齡35.4歲,本科以上學歷36名;新一屆村(社區)“兩委”班子成員657名,平均年齡42.7歲,大專以上學歷252名。推進全縣100個行政村農村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對3個軟弱渙散村“一村一策”全方位整頓提升。大膽打破邊界,實行村企聯建、聯村共建和托管經營,目前全縣100個行政村集體經濟收益全部“破零”,年收益達到100萬元以上的村2個,50-100萬元的村9個,10-50萬元的村67個,5-10萬元的村19個。

二是強化駐村幫扶,推動責任落實。對脫貧村、黨組織軟弱渙散村、基層治理村進行全盤摸底,做到精準定村、因村派人,向66個已脫貧村、2個鄉村振興任務較重的村和2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選派了駐村第一書記70名、駐村隊員143名。組織新選派第一書記、工作隊參加省市縣業務培訓6期,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做好防止返貧動態檢測和幫扶、培育壯大脫貧產業、扶貧項目資產管理等方面工作“充電”。成立了駐村隊伍管理辦公室,完善考勤請銷假、考核獎懲制度和駐村干部生活補貼、通訊補助等待遇保障機制。就“四支隊伍”在崗履職、五個“一口清”掌握情況開展2輪次督導,發現并督促整改突出問題14條。

三是集聚人才力量,注重正反激勵。細化完善村級黨組織書記待遇保障激勵辦法,為5名正常離任人員兌現了每月1850元的吳堡縣全日制最低用工標準待遇;為5個村集體經營性純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的行政村兌現了累計45萬元的獎勵。創新推行“龍頭企業+專業領軍人才+專業實操培訓+基地包聯服務”模式,為32名本土優秀高校畢業生打造就業直通車。積極鼓勵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農業龍頭企業服務或創辦領辦涉農企業,保留原單位在職有關待遇,職務(職稱)晉升不受影響。圍繞縣域手工空心掛面、青梨、蠶桑等主導產業,依托陜西新東方烹飪學校、榆林職業技術學院定向委培180名“兩后生”技工教育人才。繼續在鄉村振興前沿吃勁崗位選任干部,此次換屆各鎮領導班子成員中具有兩年以上三農工作經歷40名,占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