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市渭城區:發揮黨建引領作用著力破解“三無”小區治理難題
近年來,咸陽市渭城區聚焦“三無”小區治理難題,強化系統思維,突出黨建引領,踐行“為民渭城”服務理念,著力建強組織體系,匯聚共治合力,提供高效服務,推動“三無”小區治理轉化升級,著力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織密組織體系強支撐。推行“黨建三延伸”工作法,將黨建觸角向小區、共建單位、千家萬戶延伸,以黨建的政治優勢把街道社區與單位、行業及各領域黨組織鍛造成一個有機整體。將支部建在“三無”小區里,按照“一小區一支部、一樓棟一黨小組”和簡便靈活、方便管理的原則,抓好黨組織設置和分類指導,將“家在小區”黨員、網格員和雙報到單位黨員納入支部管理,形成“街道黨建聯席會—社區共駐共建協商會—網格(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組織體系與“區—街辦—社區—網格”四級管理體系雙線并行模式,構建強勁有力的城市基層黨建“動力主軸”。同時賦予小區黨支部招引和監督物業、黨員評議、業委會人選推薦等權力,解決黨支部“無權管理”問題,鞏固黨在小區治理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目前,在“三無”小區成立黨支部25個,派駐黨建指導員67名,選聘專職紅色網格員298名,累計為居民辦實事4.9萬余件。
融入聯動機制聚合力。建立區級黨員領導干部黨支部工作聯系點、明確區級部門對口聯系社區,包抓“三無”小區黨建工作、制度建設、社會治理、居民服務“兩聯四包”制度,積極發揮區級部門職能作用,匯聚住建、財政、民政等部門力量,形成經常性聯動協同機制,解決“三無”小區改造責任不清、資金不足、推進不力等問題。針對村改居“三無”小區群眾矛盾多、環境衛生差等問題,由小區黨支部征求居民代表意見,優先引進社會化物業參與服務,為居民提供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針對部分“三無”小區“散、小、破、獨”的特點,打破小區邊界區域限制,化零為整,連片打包,由社區黨組織牽線搭橋,與附近小區共享物業服務。針對部分小區業主與物業矛盾沖突等問題,通過“先淘汰、后引入”方式,提高物業覆蓋率和服務質量。同時將物業納入小區網格管理,建立“物業項目黨員負責人兼任網格黨支部成員”工作機制,網格黨支部、物業服務企業、樓棟黨小組實現“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將物業管理力量打造成黨的群眾工作隊。
優化服務管理提效能。推行物業組織聯建、機制聯創、黨員聯動、服務聯做、活動聯辦“五聯共建”工作模式,開展駐區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雙報到、雙服務”活動,把各類服務主體緊緊團結在小區黨組織周圍,實行居民點單、組織下單、黨員接單,提升服務精準度。組織全區“兩新”組織積極開展“鄰里互助”服務共建活動,整合物業、黨員志愿者、雙報到單位等資源,重點解決“三無”小區樓道野廣告、車輛亂停亂放、無門衛、門禁等群眾“吹哨”問題。試點上線“享惠家”APP、“物小寶”小程序服務平臺,實現物業服務15分鐘快速響應、30分鐘及時回復、24小時圓滿解決。推出主動問事、群眾說事、民主議事、馬上辦事、回頭訪事的“民事”工作法,采取創設“鄰里議事廳”、舉辦居務咨詢會等舉措,對需要協調解決的“大事”、關系民生福祉的“實事”、基層無力解決的“難事”共議共商共決,有效提升“三無”小區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