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甘泉縣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產業優勢,堅持“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黨員聚在產業鏈上、群眾富在產業鏈上”的舉措,推進鄉村振興。
支部建在產業鏈上。注重從農村致富能人、產業種植大戶、退役軍人中精選優秀人才,組建村“兩委”班子,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引領廣大群眾以“支部+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發展模式,大力發展以山地蘋果為代表的果業、以湖羊養殖為代表的畜牧業、以棚室栽培為代表的設施農業和以小米為代表的小雜糧特色產業。大力實施特色種養業提升行動,不斷促進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和品牌化發展。充分利用基層黨組織優勢,引領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參與產業發展,持續開展農產品品牌營銷活動,加強與農產品流通企業、電商、批發市場精準對接,不斷拓展銷售渠道,形成完整的產品利益聯結、質量監管、品牌營銷等支持體系,促進農業產業健康發展。
黨員聚在產業鏈上。依托農副產品加工企業聚集、人才集中優勢,把支部建在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上,始終把企業、合作社、農場工作的重點和難點作為黨組織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發揮黨建核心引領作用,堅持“黨建+企業文化+合作社+農場”發展模式,及時將優秀的職工吸納到黨組織,讓“戴黨徽、亮身份、作表率”等活動常態化,讓黨員把責任和義務體現到工作中,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積極為企業、合作社、農場等建強人才隊伍,引導企業積極與村集體、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建立聯結,互利共贏,支持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培育更多的家庭農場、涉農專業合作社等現代經營主體,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群眾富在產業鏈上。緊緊圍繞“農旅結合”形式,發揮黨員帶頭作用,依托大峽谷景區為核心的全域旅游環線,在張家溝、方家河、王坪等重要節點,布局一批富有陜北特色的油葵花海觀光、油磨坊加工體驗、特色酒莊品嘗等特色休閑觀光新業態。依托國家長征文化公園建設項目,在道鎮紙坊“雪地講話”、下寺灣義子溝陜甘邊蘇維埃政府舊址、橋鎮閆家灣習仲勛舊址等重要區域,布局一批共享農莊、美食體驗區、農耕文化體驗區、古村落文化研學區等新業態,推動甘泉“文化符號”向“效益名片”轉化。以勞山國家森林公園景區為核心,布局一批適度勞作體驗、吸氧保健項目;充分發揮甘泉“美水”名片,開發建設集垂釣、采摘、水面觀光旅游、康養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實現農旅大融合、大發展,推動甘泉生態全面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