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基層永不悔選調熱血鑄青春

時間:2022-05-19 11:17:45 來源:商洛市柞水縣委組織部(通訊員:周建波) 閱讀數:

2020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時,首站便來到了我的第二故鄉——柞水。在柞水獲得總書記“小木耳、大產業”的點贊后,作為一名“新”柞水人,我感到無比驕傲與自豪。來柞至今已近四年,靜心回望這幾年的基層生活,滿是收獲與感悟。

立志勵志,投身基層練本領

2018年8月,背上行囊,只身從山東老家來到了柞水。初到柞水,總有人好奇地問:你一個外地女娃娃,跑到我們柞水這個山溝溝里為了個啥?也有人質疑:“這娃肯定是來體驗下生活,過不了兩天就要走嘍。”外人的不理解和質疑,并未動搖我的初心,對我來說選擇這條路并非偶然,而是與我個人經歷息息相關。我出生在魯西北小縣城的一個普通家庭中,父母都是紡織廠的普通工人,母親本就身體虛弱再加上過度操勞曾多次住院治療。在母親經歷過兩次大手術之后,高額的治療費用讓我們這個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當地街道辦的干部了解我家情況后,協助我們申請了低保救助,并為我和妹妹爭取到教育補貼。正是政府和基層干部的幫助讓我們家度過了最困難的幾年,也讓我有機會走出魯西北的小縣城,進入天津大學深造,“為民辦事”的種子那時就在我心中生了根。在天津大學學習的四年中,接受了“家國情懷”的熏陶,也讓我更加堅定了投身基層的信念,希望能夠幫助更多像我一樣經歷過貧困的人。因此,畢業時我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陜西、選擇了到基層為處于貧困一線的群眾服務。

吃苦吃勁,主動擔當承重任

在柞水的這四年,我嘗遍了基層的苦辣酸甜,正是這多滋多味的經歷,鍛煉和塑造了一個全新的我。翻開手機,一條條的備忘錄構成了我四年來工作的縮影。“2018年12月22日,冬至,合療收繳工作完成,共開票據527張”“2019年8月23日,處暑,通宵錄入脫貧攻堅項目庫信息”“2020年7月24日,脫貧攻堅普查工作推進中”“2021年12月31日晚,逐戶開展‘敲門行動’,逐人核對近期行程軌跡,疫情防控這場硬仗我們必須打贏!”······寒來暑往,我在陜西已經度過了四個春秋。四年來,我曾在大雪封山的冬日與同事步行進入深山,只為上門為社區的兩位五保戶老人做養老保險年檢;在落英繽紛的春日積極參與社區志愿服務活動,幫助貧困群眾清理院落垃圾、開展環境整治;在流金鑠石的夏日與社區的同事一項一項核對錄入扶貧信息。幾年的拼搏與奮斗讓我從群眾和同事口中的“外地女娃”變成了“小田”,從進村入戶時拘謹靦腆的“城里娃”變成了與群眾烤火拉家常的“村姑娘”,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學生變成了能吃下苦、沖在前的基層干部。

定心誠心,腳踏實地望星空

回顧基層的這幾年,繁忙的工作也曾讓我倍感壓力,有段時間也曾質疑自己這樣熬夜加班工作到底值不值得?但是時間很快給了我答案。就在習近平總書記來柞水考察的那天,我像往常一樣到幫扶的貧困戶家中開展工作。當時這一戶家中正好有客人在,戶主阿姨熱情地拉著我的手,主動向客人介紹我,細數在我幫扶的一年里所享受到的各類好政策和點點滴滴的事情。那時我突然意識到,之前的努力和投入已經得到了群眾的認可,我正在一點點蛻變成群眾所期望以及我努力想成為的人,同時也讓我深刻體會到了扶貧工作的重要意義。翻開手機的聊天記錄,里面保存著我跟另一位陜西選調生校友的對話,聊天中校友提起,她曾聽我介紹過柞水,當時感覺不熟悉很陌生,而如今能在央視新聞中看到柞水、看到陜西,感覺非常激動,能夠在陜西扎根立足,也讓我感覺與有榮焉。

不管是群眾的認可還是大學校友的分享,都讓我深深為自己當初選擇陜西、選擇選調生、選擇基層而驕傲。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必將更加堅定信念、淬煉本領,扎根基層、奮發作為,在奮力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中跑出自己青春賽道上的最好成績!

(田思媛,2018年選調生,商洛市柞水縣下梁鎮鎮長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