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平市:作好“三篇文章” 傾力打造聚才匯智“新高地”
興平市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人才工作系列重要論述精神為指導,深入推進“人才強市”戰略,下大力氣作好“三篇文章”,傾力打造聚才匯智“新高地”,為新時代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人才支撐。
?產業鋪路、平臺搭橋,作好“聚才”文章。堅持把“產業+平臺+人才”作為創新發展的重要抓手,依托本地特色優勢產業和科研項目,先后建成中船第十二研究所船舶與海洋工程動力系統國家級實驗室1個,陜西航空電氣有限公司等省級技術研發中心9個,建立陜西寶塔山油漆股份有限公司等市級特色產業專家工作站5個,在全市形成優勢互補、特色明顯的專家工作站集群;圍繞發展壯大航空航天、船舶制造、能源化工、食品加工等主導產業,積極與西安交大、西工大、西安科技大學等省內重點高校簽訂聯合發展協議,加大共建力度,促進共同發展,全年引進高層次人才93人,打造“科學家+工程師”隊伍2支,簽約秦創原路演項目3個,人才聚集效應不斷突顯。
?夯實載體、創新機制,作好“用才”文章。堅持“敢用、適用、善用”總原則,積極謀劃打造“智匯槐里”人才資源信息庫。著眼新型經營主體、種養殖大戶實際需求,創新建立人才服務鄉村聯系點,選派41名在庫農業專家、鄉土人才進駐市農拓葡萄專業合作社、市種豬示范場等聯系點開展科技服務,推廣形成“首席農藝師+合作社+農戶”的技術服務體系。探索 “組團式”人才智力幫扶機制,圍繞鄉村振興重點任務,先后抽調80余名在庫專家,組建15個人才流動服務團深入田間地頭、鄉村學校、基層診所、工廠車間等開展“巡診把脈”“傳經送寶”,累計為基層破解生產技術難題65項,聯系服務鄉村人才100余人,有效增強群眾的獲得感。
?以情待人、心“薪”并重,作好“留才”文章。堅持物質獎勵與精神激勵并舉,連續兩屆評選表彰市有突出貢獻優秀人才38名,每人每年給予4800元的人才津貼,每年組織優秀人才體檢,定期開展人才座談、產業觀摩,聽取吸納人才關于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建議;深入開展“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活動,組織全市有突出貢獻優秀人才赴西安交通大學干部培訓基地開展“西遷精神”集中研討培訓;在市級主流媒體開設專欄,對全市在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和社會科學等領域取得重大創新成果、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人才先進事跡進行展播,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