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縣:黨建引領點燃鄉村振興“紅色引擎”

今年以來,白水縣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助推鄉村振興的“紅色引擎”,用真心、出真招、下真功,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提供組織保障。

錨定著力點,持續深化村“兩委”換屆“后半篇文章”。開展“聯系幫扶”。深化縣級領導黨建聯系點制度,實施“六個一”活動,每月至少到聯系鎮村開展調研指導一次,幫助解決發展思路不清、黨建工作不精、資金保障不足、集體經濟不強等問題。開展“隊伍培優”。用好縣鎮兩級黨校主陣地,聚焦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重點內容,舉辦第一書記“尖兵賦能”、村干部“頭雁領航”主題培訓17場次,通過集中培訓、分組討論、實地調研、現場測試等多種途徑提升干部“七種能力”。開展換屆“回頭看”。成立8個工作小組,對123個村“兩委”班子及成員進行綜合研判,全面了解掌握班子運行和村干部履職擔當情況,發現整改問題120余件,提出對策建議80余條,推動新班子在新崗位上做出新成績。

找準切入點,構建支撐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組織體系。常態化推進村級黨組織標準化建設,按照村級活動場所“一廳六室”要求,新建郭砭村、通道村黨群服務中心,擴建狹小活動場所5個,對123個村級活動場所建筑外觀、標識標牌、功能設置進行“地毯式”整改規范。完善“鎮(街道)黨(工)委—村黨支部—網格黨小組—黨員聯系戶”四級網格體系,設置網格941個,配備網格員1698名,通過“發現問題—逐級上報—分類處理—及時反饋”全流程機制聯系服務群眾,協調解決急難愁盼問題653個。建立村黨組織書記縣鎮(街道)共管和專職化管理機制,實施“升級晉檔”行動,推行全縣行政村大排名制度,按照“好、較好、一般、差”四類村標準對123個行政村進行統一考核排名,考核差的村納入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

抓好關鍵點,聚力實現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目標任務。依托特色品牌、地域優勢,打造“一鎮一品、一村一業”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格局。西固鎮建立農產品發展聯合黨委,持續推行“黨建引領、鎮村聯盟、產業聯合”發展模式,帶領群眾大力發展以西固櫻桃、王河甜瓜、器休黃桃等為主導的特色產業,打造“固果果”品牌,通過“線上+線下”統購統銷,提升市場競爭力,推動群眾增產增收。林皋鎮建立“黨建+蘋果產業聯盟”,大力推行“村黨組織+龍頭企業+業務部門+農民”模式,成立白水縣秋林蘋果專業合作社,聯合周邊18個村推廣栽植瑞陽、瑞雪新優品種蘋果示范園2000余畝,每畝增產1.5萬元。杜康鎮漢積村圍繞白酒特色產業,建成杜槐老酒白酒制造廠,創新推行村民入股和集體經濟合作組織共同經營模式,年產白酒50噸,產值400余萬元,帶動村集體經濟大力發展,打造特色酒文化遺產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