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黃陵縣針對農村發展不平衡、群眾收入差距大和黨員帶頭作用不明顯等問題,采取“村帶村、戶帶戶”和“抓兩頭、帶中間”的思路,在全縣農村黨組織推行“兩帶一提”機制(即強村帶弱村、大戶帶小戶、全面提升鄉村振興質量),讓黨建成為引領鄉村振興和實現共同富裕的“紅色引擎”。
強村帶弱村,結對共建謀發展。采取“地域相鄰、產業相近、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原則,在全縣篩選黨建強、基礎好、發展快的強村與相對滯后的弱村“一對一”結對共建,形成資源共享、以強帶弱、共同發展的新格局。一是帶動基層黨建。采取組織聯動、資源聯享、黨員聯管、活動聯辦、服務聯手等辦法,幫助弱村提升黨組織組織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現已結對22個村,先后召開支部聯席會26次,開展黨日活動32場次,共同研究解決黨建問題56個。二是帶動產業發展。通過整合資源、共享經驗、項目扶持、抱團發展,幫助弱村培育支柱產業、壯大集體經濟。截至目前,已發展“五新”果園450畝、翡翠梨120畝、湖羊560只、生豬280頭。三是帶動就業創業。突出增加群眾勞務性收入,綜合運用吸納就業、指導創業、技能培訓等方式,幫助弱村轉移富余勞動力65人,培育黨員創業骨干25名。四是帶動鄉村治理。聯合開展精神文明創建、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等活動32場次,大力整治“天價彩禮”和紅白喜事大操大辦等不良風氣,幫助群眾除陋習、樹新風,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五是帶動基礎改善。發揮強村爭資金、跑項目等方面經驗和優勢,幫助弱村大力改善村莊環境面貌、產業發展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條件。目前已落實道路硬化、排水渠改造、果園防雹網建設等項目9個。
大戶帶小戶,攜手共創致富路。全面挖掘在種養、經商、銷售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的產業大戶、經商大戶、技術大戶、勞務大戶和營銷大戶,采取“一對一”或“一對多”辦法,鼓勵大戶與小戶開展結對幫帶,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目前全縣已結成幫扶對子185戶。一是帶動轉移就業。依托各類大戶接觸市場多、就業門路廣等優勢,幫助小戶聯系保潔、餐飲等就業崗位89個,提供各類招聘和勞務信息220余條。二是帶動產業托管。通過產業托管、合作共贏等方式,引導小戶將“小、散、弱”產業托管給大戶經營,年底進行分紅。目前已簽訂托管協議160份,其中托管蘋果85畝、翡翠梨30畝、湖羊60只、中蜂82箱。三是帶動土地流轉。鼓勵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大戶,幫助小戶流轉土地90余畝,既讓群眾獲得土地租金,又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村土地撂荒問題。四是帶動技術改進。組織有農業技術、經營本領、管理經驗的大戶指導幫助小戶引進新品種、掌握新技術,提升產業發展效益。目前已開展“一對一”“一對多”技術幫帶活動42場次。五是帶動產品銷售。充分發揮大戶在營銷方面的優勢,通過提供產銷動態、聯系銷售門路、訂單保底收購等方式,幫助小戶完成蘋果、玉米、蜂蜜、食用菌等農產品銷售。
緊扣20字方針,全面提升鄉村振興質量。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在落實“強村帶弱村、大戶帶小戶”機制過程中,對幫帶成效明顯的,每村給予5~10萬元獎勵,每戶給予1~3萬元獎勵。一是提升產業發展效益。以增強現有蘋果、翡翠梨等主導產業效益為目標,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群眾發展現代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持續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二是提升人居環境質量。以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提升五年行動為抓手,加快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等工作,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三是提升鄉村文明程度。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加大農村精神文明創建力度,引導群眾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讓好習俗好風尚在農村蔚然成風。四是提升基層治理效能。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為主線,不斷健全完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系,讓鄉村社會充滿活力。五是提升群眾收入水平。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多措并舉、綜合施策,積極拓寬群眾增收渠道,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