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志丹縣堅持黨建引領,立足土地資源廣袤和果畜產業厚實的優勢,以發展壯大新型經營主體為抓手,依托政府支持用活政策、返鄉創業激活人才、農村改革盤活土地、綠色循環放活要素、鏈條延伸做活產品“五項舉措”,構建起以蘋果為主、特色種養殖為輔的“一主兩翼多元”產業興旺新格局,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下堅實基礎。
用活政策,產業發展定規模。聚力打造30萬畝優質蘋果生產示范縣、100萬頭生豬養殖示范縣、20萬噸冷氣庫集群目標,調動各方力量向農業產業聚攏。把支持重點放在產業發展上,出臺《關于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十條措施》以及蘋果產業、畜牧產業、集體經濟、家庭農場、金融支持現代農業等五個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縣財政每年列支8000萬元用于產業發展。把發展方向放在提升規模上,經營主體每流轉50畝土地以獎代補1.5萬元,依次類推、逐檔增加,多層面推動果業擴面。把突破關口放在企業引領上,引進和培育陜果集團、新希望集團等農業龍頭企業8家,有力地帶動農業產業上規模、上水平。
激活人才,“一池活水”聚合力。聚力破解農村勞動力外流、人才資金短缺問題,狠抓返鄉下鄉創業。推動干部力量向農村下沉,17名縣級領導每人包抓一個萬畝蘋果產業帶,各鎮辦黨委委員每人包抓包建一個百畝果園,每名包村干部、駐村工作隊長及第一書記包抓包建一個50畝以上蘋果園。推動社會力量向農業集聚,打破地域、行業、身份界限,吸引2700多名科技人才、企業職工、離退休干部、大中專畢業生、復退軍人、外出務工農民返鄉創業,投身產業建設。推動經營主體向職業轉型,組織職業農民專業培訓、資格認證和指導培育150批3萬余人次,培育高素質農民800余人,打造農業產業返鄉創業示范點410個。
盤活土地,農村改革添動力。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通過民營企業帶辦、能人領辦、農戶聯辦,培育專業合作社311家;通過技能培訓、頒證登記、指導監管,培育家庭農場3082家;通過以商招商、精準招商,引進陜果集團、東方希望等龍頭企業8家。大力推進土地流轉,堅持所有權屬不變、農民身份不變、耕地用途不變,建成村集體果園1.01萬畝,109個村實現集體經濟全覆蓋;同時建立縣鎮村三級產權交易平臺,開展土地評估、入股策劃、產權公證“一站式”服務,動員社會各界流轉土地發展果園13萬畝以上。大力開展合作聯營,探索推行龍頭企業委托管理,建成“三變”改革基地15個,吸收3273戶果農和361戶脫貧戶入股聯營,帶動5000多農民就近務工。
放活要素,綠色循環顯效益。堅定不移走綠色循環農業路子,通過骨干幫帶和定向委培,配強縣鎮村三級技術力量,先后引進瑞陽、瑞雪等9個新優品種, 栽種短枝富士8.4萬畝、維納斯黃金1000畝,并聘請8名中國農大、西農大高級職稱專家定期進行技術指導。通過基地帶動落實管理措施,全面普及機械作業、綠色防控、間作套種管理和水肥一體化、“果畜沼”循環模式。引進山西馳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建設高標準出菇大棚40座,建成40萬棒食用菌基地,帶動脫貧戶67戶增收。果畜循環打造有機農產品,引進新希望集團、東方希望集團、省環科院和陜西華延投資建成10萬頭種豬繁育基地、12.5萬頭生豬養殖基地和15萬噸碳基肥生產基地,為全縣30萬畝蘋果提供充足肥源。
做活產品,鏈條延伸樹品牌。注重蘋果產業后整理,緊盯生產、分揀、加工、銷售等全產業鏈條開發產品和服務,建成4.0智能選果線2條,冷氣庫容量20萬噸,有效提升果品的商品率。與各大企業集團和咨詢機構聯手組建營銷隊伍36支,培養營銷經紀人113名,主動融入“延安蘋果”品牌戰略,深度挖掘紅色文化元素,讓志丹蘋果插上“文化的翅膀”。支持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建起電商平臺40余家,在北京、銀川和西安設立直銷窗口;與深圳美宜多等連鎖超市合作,依托“農超對接”進行點對點直銷;與北京首農集團、深圳市瑞智投資、廣東開心農業等30多家大型企業集團合作,有效提升志丹農產品的影響力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