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陰縣:手把手,帶出一線好干部

“吳書記,8號樓居民的矛盾糾紛,麻煩您過來牽頭調解下?”“吳書記,關于社區產業園建設,您有沒有什么好的建議?”面對基層的眾多訴求,吳杰一一應下來,“現在處理起事情來得心應手,比以前自信多了!”

?2021年8月,吳杰被選派到陜西省安康市漢陰縣澗池鎮紫云南郡社區擔任第一書記。一開始,在原單位業務能力突出的他信心滿滿,沒想到真干起來,實際情況跟自己想得完全不一樣。“社區工作內容繁雜,社區干部必須是多面手,一時間有些手足無措。”面對這樣的“水土不服”,吳杰想到了他的師傅曹輝,他曾在雙河口鎮黃土崗村擔任過第一書記,有豐富的農村工作經驗。

?許多新派駐的駐村干部都是“出學校門、進機關門”的年輕干部,存在語言不通、政策不熟、農村工作經驗不足等問題。為此,漢陰于去年9月創新推行第一書記“師徒幫帶”工作機制,通過師傅“傳幫帶”,徒弟“跟學練”,幫助駐村干部盡快適應新的工作環境和工作節奏。“本著‘缺什么補什么、需要什么幫什么、不會什么帶學什么’的原則,‘師徒幫帶’機制共確定221名師傅與297名徒弟結成師徒關系,助力年輕干部盡快成長。”漢陰縣委副書記、縣長陳永樂說。

?“來基層工作,擺正心態很重要,不要害怕出丑,要多學多做多請教,多講群眾話、多串群眾門,熟悉了社情民意,工作就能干到點子上!”面對吳杰的困惑,曹輝語重心長地說。曹輝的一番話,為吳杰打開了工作思路。從那以后,吳杰白天遍訪社區居民、晚上自學惠農政策,有困惑就找曹輝請教,積累了不少經驗。翻開他的工作日志,本子里密密麻麻地記錄著每天的工作動態。吳杰說:“按照師傅的方法,我每天都堅持走訪幾戶社區居民,了解他們的需求,慢慢地自己也有了不少心得。”

?張旺杰在澗池鎮軍壩村任第一書記,是軍壩村黨總支書記劉光興的徒弟。今年1月,一家企業與村民發生用地糾紛,導致建設進度緩慢,張旺杰跟村民磨破了嘴皮子,可效果并不理想。師傅劉光興出面,先是跟大伙兒嘮家常,再循循善誘,講清政策,大家聽得心里熱乎,最終雙方就用地問題達成一致。“嘮家常有時候比講道理管用。”劉光興對張旺杰說。?

截至目前,漢陰縣“師徒聯訪”群眾8000多戶,聯辦民生實事230多件,落實各類針對性幫扶措施2357項,化解村級疑難矛盾糾紛100余件。漢陰縣鄉村振興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陳偉說:“師傅傳理念、傳方法、傳經驗,幫解惑、幫解難、幫解憂,一切奔著實際問題去,才能讓一線干部工作更有抓手,干出實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