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種糧種好糧 讓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習近平總書記給種糧大戶的回信在我省引起熱烈反響
習近平總書記6月27日給安徽省太和縣的種糧大戶徐淙祥的回信在我省引起熱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要認真學習領會回信精神,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同學習貫徹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結合起來,堅決扛牢糧食安全生產責任,積極應用現代農業科技,多種糧、種好糧,為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力量。
“看了習近平總書記給安徽省太和縣的種糧大戶徐淙祥的回信,我深受鼓舞、備感振奮。這不僅是總書記對種糧大戶提出的希望和期盼,更是對農業農村干部提出的要求和方向,更加堅定了我服務‘三農’、保糧增收的信心和決心。”陜西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旱作節水科科長楊林說,陜西一直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工作。近年來,糧食生產新型經營主體一方面采取托管、半托管等模式,化零為整、統一管理,使糧食生產水平和能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積極采用先進農業技術,實行標準化管理種植,推動我省糧食規模化生產。未來,陜西將加快推進先進農業技術落地見效,不斷擴大糧食規模化生產經營優勢,全面提高糧食綜合生產水平,為保障我省糧食生產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總書記的回信,讓我堅定了全力發展好糧食生產的信心。”富平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王耀武說,“近年來,富平縣大力推進糧食規模化生產經營,建成縣鎮兩級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培育糧食種植大戶643個,規模化種植面積達到8.2萬畝。下一步,我們要緊緊圍繞全省糧食規模化生產經營三年行動方案要求,建設10萬畝高標準農田,輻射帶動全縣50萬畝糧食優質高效發展;加大現代科技推廣力度,積極推廣應用小麥寬幅溝播和玉米增密度兩大集成技術,推動糧食產業提質增效;進一步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構建現代糧食產業經營服務體系;持續發揮種糧大戶的示范引領作用,真正帶動廣大小農戶多種糧、種好糧,為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富平力量。”
小麥育種專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吉萬全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言辭懇切、鼓舞人心。種業是糧食生產的根本,育種工作者要充分意識到肩上的責任與使命。近年來,我們團隊育成的‘西農511’小麥新品種每畝產量達550公斤至600公斤,品質指標達到國家優質強筋小麥標準。2021年,據農業農村部統計,‘西農511’在陜西、河南、安徽、江蘇等地累計推廣達1304.9萬畝。‘西農511’等優質小麥品種讓種糧農民的腰包越來越鼓,讓更多種糧大戶投入糧食規模化生產。下一步,我們團隊將持續聚焦小麥生產需求和市場導向,圍繞黃淮麥區、西部旱區小麥生產問題,在保持綜合抗病性好和品質優良的基礎上,加強小麥豐產性的改良與提高,為糧食生產提供更加優質高產的小麥良種,為國家糧食安全貢獻科研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給種糧大戶徐淙祥的回信令人鼓舞、催人奮進。”延安市寶塔區麻洞川鎮金盆灣村農民侯鮮斌說,“我種玉米20多年,多虧了政府的幫扶,才有了如今的成果。我有107畝地,田里的地膜、肥料、種子是延安市農業部門提供的,用農業部門提供的播種機器,2天就播種完了。作為種糧大戶,我要承擔起帶動全村小農戶多種糧、種好糧的責任,將我20多年的種玉米技術和經驗傳授給小農戶,實實在在地幫助他們解決種玉米遇到的困難,實現全村農戶多種糧、種好糧的美好愿景。”
“夏糧豐收,顆粒歸倉。在這來之不易的豐收之時,總書記的回信讓我們這些奮戰在一線的糧食生產新農人激動萬分。我深刻感受到農業之于我們國家的重要性和做好糧食生產工作的責任。”渭南臨渭區綠盛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石宇鋒說,“我們一定不負囑托,用實際行動回饋國家對糧食生產的重視與支持。作為種植大戶,我將發揮規模經營優勢,積極應用現代農業科技,帶動更多農民多種糧、種好糧,確保時刻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安康市漢濱區五里鎮鳴鶴谷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羅波說:“看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公司全體成員備受鼓舞。總書記的殷切期望,讓我們更加堅定了種糧的信心。2020年,我利用流轉的高標準農田開始從事糧油種植,當年秋季種植小麥100多畝,2021年種植玉米130畝、小麥250畝,由于田管及時,收成與效益很好。今年,漢濱區出臺了支持糧油生產的好政策,公司加大了糧食種植力度。今年秋播,我們準備再種250畝小麥。作為種糧大戶,我要積極應用現代農業科技,加大糧食規模化生產,多種糧、種好糧,為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