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實施6項重點任務推動科協事業高質量發展
6月30日,記者從陜西省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代表大會上獲悉:我省將實施6項重點任務,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自覺履行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全面融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持續推進全域科普工作,為奮力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貢獻新的力量。
強化思想政治引領。實施弘揚科學家精神和西遷精神工程,開展“尋找西遷精神傳承人”“最美科技工作者”等主題宣傳活動;開展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系列宣講活動,加強科學文化宣傳工作。實施科技人才舉薦激勵工程,實施院士后備人才培育計劃,精準做好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推選工作;提升品牌獎項影響力,實施青年人才托舉計劃,每年支持200名青年科技人才。
推動科技經濟深度融合。做好“科創中國”試點和培育,引進全國學會資源,做好“科創中國”西咸新區試點建設,爭創“科創中國”創新樞紐城市。實施“12621”工程,實施助力“兩鏈”深度融合、構筑創新創業人才高地、營造科技創新良好氛圍3大重點任務,積極助力秦創原建設。實施會地合作行動,引進全國學會資源,服務秦創原各市區“飛地”建設,暢通科技資源下沉渠道,為各市區特色主導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引智聚才。實施會企協作行動和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
構筑學術資源新高地。實施一流科技社團培育計劃,培育10家左右國內一流水平學會,做強一批基礎研究類學會。開展學術交流提升行動,采取“會、展、賽、服”的形式,舉辦陜西省科協年會;提升“學術金秋”品牌;推出10個特色鮮明的省級學會品牌示范學術會議。實施三秦卓越科技期刊發展計劃,做強領軍期刊品牌,加強后備方陣培育,培育5種在全國有影響力的省級領軍期刊、10種發展潛力較大的重點期刊、20種有特色潛力的梯隊期刊。
推動科普工作高質量發展。落實《陜西省貫徹〈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實施方案》,實現“十四五”末全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達到15%的目標任務。實施科普示范體系建設專項計劃,構建高質量的科普場館體系,推進陜西科技館新館建設,推動市級科技館和縣域科普大篷車配備全覆蓋。
加強高水平科技智庫建設。積極爭取中國科協支持,推動國家戰略層面政策支持陜西發展,建立中國西部戰略科技融合發展研究院。構建“小中心、大外圍”的決策咨詢工作格局,建設專業性與政策性相結合的柔性科技智庫,加強與省級研究機構和各類專業智庫合作,聯合組建科技智庫聯盟。
加強智慧科協建設和基層科協組織建設,優化科技類社會化公共服務供給機制,推進科協系統改革落地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