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新城區:“小治理”推動城市基層黨建“大格局”
近年來,西安市新城區按照市委“民有所呼、我有所行”安排部署,堅持把黨的組織鏈條打造成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堅強堡壘,以做實“一核五化”、優化治理單元、升級服務理念、凝聚共治合力為著力點,持續將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推動基層組織更加有力、服務更加精準、治理更加精細、保障更加高效,全力構建融合共進、協同聯動的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
做實“一核五化”。總結疫情防控期間動員響應機制,探索建立疫情防控“一核五化”管理模式,通過強化黨建引領、劃小治理單元、做實黨員報到、引導資源整合、推動重心下沉,形成在基層治理以及疫情防控等處突工作中均能指揮便捷、指令暢通、專兼結合、條塊聯動、反饋迅速、動員有力的系統性工作體系,做到“平時服務、急時應急、戰時出戰”,實現城市基層黨建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的一體兩面。
優化治理單元。健全完善“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五級組織鏈條。由小區黨組織統籌整合各類資源,發動報到人員1.5萬名,組建社區更新、疫情防控等各類專業志愿服務團隊242支,采取“組團式”“積分制”等方式,提供優質精準的便民利民和志愿服務,聯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全區868個小區院落,成立小區黨支部115個、聯合黨支部114個、黨小組37個,選派黨建指導員156人,實現小區“末梢治理”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
升級服務理念。以親民化為建設提升原則,積極構建功能集成、服務便捷、群眾參與的“呼立行”心誠服務共同體,將社區打造為零距離、互動式、開放式的黨群共享空間。從建設理念上破除保守,取消社區固定工位、壓縮辦公場所,實現資源由“封閉自用”向“開放共享”轉變。從功能布局上優化升級,將騰退辦公室打造為社區圖書館、共享教室、咖啡驛站等功能室,作為居民交往互動、協商互助的新型物理空間和精神聯結。從活動組織上推行項目運作,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有序引入優質社會組織參與養老助殘、科普休閑、文體活動等服務領域,讓共享空間成為廣受歡迎的“居民會客廳”。
凝聚共治合力。升級“服務員+警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模式為“服務員+警長+志愿者”,廣泛匯聚區級部門、駐地單位、志愿者隊伍等各方力量參與基層治理,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辦理實事好事2.2萬件。開展“快遞小哥”關愛行動,設立首批“暖心驛站”72家,配備充電樁、飲水機、微波爐等設施,為快遞小哥提供充電、取水、熱餐等暖心服務,在做好服務的同時引導其擔任“城市社區觀察員”,參與社區環境整治、安全隱患排查等志愿服務活動。構建黨組織領導下的居委會、業委會、物業企業等多方聯動的“紅色物業”體系,建立聯席會議制度,2022年以來,全區4個物業黨建聯盟共解決物業管理難題43件,在提升居民滿意度的同時,使黨的執政基礎得到加強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