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打造人才創新創業新高地 ——秦創原為人才集聚創新創業搭建新平臺

時間:2022-07-12 17:50:22 來源:延安市委組織部 閱讀數:

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

近年來,延安市大力實施人才強市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政策激勵、服務保障和人才招引方面積極發力,于2021年11月掛牌成立秦創原(延安)創新促進中心,聚力打造人才創新創業新高地。

打好政策“組合拳” 穩住企業入駐“基本盤”

“入駐企業(機構)首年零租金”“對引進的市外企業或相關機構高管人員、核心技術人員,給予每人每年最高3萬元住房租金補貼”“對新認定為國家級、省級研發平臺和企業技術創新中心的分別給予一次性100萬元、50萬元獎勵”,延安市委、市政府以企業(機構)需求為出發點,以政策兌現為落腳點,加速產業鏈和創新鏈深度融合,制定出臺了《秦創原(延安)創新促進中心九條政策》。聚焦創新要素,致力打造市場化、共享式、開放型、綜合性的創新服務平臺,高新區配套出臺《延安高新區支持秦創原(延安)促進中心建設的若干措施(試行)》。通過整合政策“大禮包”,初步構建了一套較為全面的梯度企業培育體系,為企業落地精準提供政策保障。

“優e出行”人力資源部總負責人張友雪說:“當時我們選擇入駐秦創原是因為知道園區有一定的財政資金、政策方面的扶持,這可以使我們更好發揮自身優勢,促進我們企業的快速發展,緊抓市場機遇,從而進一步提高我們的業務核心技術、核心業務能力,增強我們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這次獲得40萬資金的扶持,我們備受鼓舞,這是政府給予創新科技企業,科研投入的一種有力支持。”

?做好服務“店小二” 解決入駐企業“操心事”

秦創原(延安)創新促進中心從建立之初,就樹立了“服務至上”理念,通過線上系統與線下綜合服務大廳相結合的方式,使企業享受到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務。第一時間啟動線上平臺注冊申報,審核通過后,在“1000萬政策資金兌現池”直接兌現,線下設立“一站式”綜合服務中心,提出“只跑一次”為入駐企業提供全流程精細化服務。著眼企業入駐后的住宿交通、子女入學等問題,中心提供了可直接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并積極協調為符合條件的優秀人才申請辦理“圣地英才卡”。優秀人才持該卡可享受市內子女入學、就醫、出行、金融等9項便利服務。

安居才能樂業。舒適的住宿環境、便捷的9項服務,真正讓入駐企業無后顧之憂,能夠靜心做研究、安心搞科研,在創新創業之路上再創輝煌。

寫好人才“大文章” 建強服務企業“智囊團”

秦創原(延安)創新促進中心建設運行以來,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用平臺聚人才,靠人才興平臺,統籌全市科技創新資源,不斷提升創新能力支撐。

依托“平臺+人才+項目”,推介嘉盛石油、延安制藥、守山機械等企業聯合延安大學、西安石油大學等組建3支“科學家+工程師”隊伍,開展科技經紀人專業培訓80余人次。圍繞高端能化、石油裝備、現代農業等產業發展,依托省內外高校、企業資源等組建市級以上科技創新研發平臺17個。組織博士服務團深入一線指導企業創新,提供科技支撐。支持企業引進高層次人才,延安嘉盛公司引進的李鶴林院士指導公司取得專利授權5項,其中發明專利1項。《特殊扣油管關鍵技術研究及開發》被省科技廳授予陜西省科技成果,去年公司新增產值493萬元。著眼于關鍵技術“卡脖子”難題,圍繞延安重點產業和項目需求,在全市范圍征集人才需求108項、技術需求173項、項目需求138項,其中秦創原入駐企業人才需求5項、技術需求14項、項目需求6項,號召各類人才立足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揭榜掛帥”,匯聚優秀人才合力,攻破技術難點堵點,解決項目產業難題,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秦創原(延安)創新促進中心核心載體設在高新區創新科技產業園,由高新區建設運營。主要職責是聚焦科技創新、動能培育和成果轉化,通過“線上+線下”聯動運營模式,為成果端與需求端架起橋梁和紐帶,做好創新成果與產業需求的高效精準對接和落地服務。目前,現已入住科技型企業10家,梳理創新成果25139個、企業需求106個,完成交易7725萬元。組建科技創新平臺120個,延安清潔能源孵化器獲批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