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武功縣以黨建引領,在“育、引、用”上下功夫,充分匯聚挖掘各類人才潛能,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活水”。
精心培養“育”人才。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的教育培訓方式,積極選派鄉村干部、致富帶頭人、種植養殖大戶等開展外出學習、集中培訓23期,培訓10000余人,讓農村鄉土人才走出去“充電蓄能”,提升技能水平;注重借智發展和技術引領,通過“請進來”的方式,邀請相關領域專家65人次到基層一線授課,通過課堂與田間地頭結合、培訓內容與群眾需求結合的模式,舉辦形式多樣的實用技能培訓,培育一批能夠帶動特色產業發展的“技能型”鄉土人才,為本土發展添磚加瓦。
統籌謀劃“引”人才。深入實施“人才回流計劃”,借助高校優勢人才資源,積極與高等院校合作,建立人才特聘崗位制度,設立特設崗位引進高層次和急需緊缺專業人才46人,為高層次人才回流提供政策支持。梳理本地所特有的“鄉情鄉愁牌”,以“鄉愁”引人、“鄉情”留人,鼓勵優秀人才回鄉創業,帶動更多人才、技術和資本回流。清除回鄉創業的各種障礙,解決返鄉創業過程中面臨的融資、用地、服務、風險應對等難題73件,讓愿意扎根農村基層建設家鄉的人留得安心,使他們在農村基層進得來、留得住。
搭建平臺“用”人才。開展鄉村人才調查摸底,建立680余人基層人才信息庫,對年輕有為、有發展潛力的鄉土人才,及時納入村級后備干部進行培養,適時充實到村“兩委”班子任職。為選調生、第一書記、駐村干部等優秀年輕干部284人提供基層舞臺,讓其在一線工作中充分發揮自身才能,將所學轉化為所用,為基層工作增添新的活力和動力。充分發揮鄉村技能人才傳、幫、帶作用,通過開設“田間課堂、網絡課堂、觀摩課堂”,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形成讓眾人變“能人”,讓“能人”帶眾人的良好發展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