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縣:高水平人才工作為縣域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今年以來,富縣緊扣“工業加速、農業提質、項目驅動、城鄉振興”戰略,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抓住人才引進、管理、使用、培育的關鍵環節,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為縣域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引進人才。圍繞重點產業、重大項目,積極引進高端技術和科研團隊。引進中國工程院院士孫金聲及其團隊,成立“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研究室”,以“產學研”合作模式開展工作,為延安氣田發展提供技術支撐。與北京匯博綜采支架研究院、北京誠田煤礦設備公司合作,攻克極薄煤層綜合機械化開采技術難題。與陜西省生物農業研究所簽訂農業科技創新協議,讓科技融入農業各項生產。與吉林農業大學水稻研究團隊合作,開展“富縣水稻高產栽培集成與示范”項目研究,使富縣水稻走上了高產、質優的道路。與唐都醫院、西交大二附院合作,建立“富縣早癌篩查工作站”,引進6名省內知名專家定期坐診,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三甲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
以鼓勵激勵為手段管理人才。加強全局統籌,理順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機制,建立以縣委書記任組長的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制定領導小組規則和人才工作責任、任務、問題三個清單。加強對人才的激勵保障力度,出臺《富縣優秀科技工作者評選辦法》和《富縣骨干教師認定及管理辦法》,搭起公平競爭的擂臺,鼓勵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深入挖掘選調生潛力,讓選調生在脫貧攻堅一線和急難險重任務中得到鍛煉,擇優推薦上級部門遴選參加、抽調和掛職鍛煉,極大地激發了選調生工作熱情。
以精準服務為目的使用人才。堅持需求導向,立足實用人才,發揮關鍵人才的突出作用。簽約合作的2名特約安全監管專家每年開展安全技術檢查服務不少于4次、安全生產知識培訓不少于2次,危化企業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建立低視力殘疾兒童定點康復訓練中心,聘請2名專家坐診指導,完成康復治療510余例,反響良好。長期聘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延安試驗站3名專家開展農業技術培訓、實踐操作指導。聘請縣域內熏畫、剪紙、霸王鞭、秦腔等9名非物質文化優秀人才為“非遺進校園”授課教師,在豐富中小學生的課堂內容的同時,使富縣民間藝術和非遺文化薪火相傳。從省級重點中學引進教育領軍人才擔任縣高級中學校長,建立“延中班”,先后引進6名市級特級教師進校開展幫扶支教,學校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以行業培訓為龍頭培育人才。針對不同行業實施精準施教,讓本土人才有更好條件、更多時間深耕專業、多出成果。整合農業系統教育培訓資源,依托中央農廣校遠程培訓終端、“學習強國”學習平臺、陜西干部網絡學院等平臺,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學習培訓。截至目前,開展蘋果產業、畜牧技術、中蜂養殖等農業培訓25期,培訓人次1.3萬余人。充分利用教育系統“國培”、“省培”、網絡培訓、研修培訓等方式,組織300余名教師參加培訓,并邀請市教研室教研員和市直學校骨干教師為全縣教師做了微課培訓。應急系統邀請相關專家開展了一期應急管理知識講座,50余人參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