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川:著力打造助推高質量轉型發展的人才引擎
近年來,銅川市始終把人才作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不斷推動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持續做足做優各類人才系列服務,為建設新時代人才強市、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
堅持“一企一策一專班”,為人才工作增添“新動力”。將人才服務融入日常抓在經常。在全市篩選具有發展潛力和市場優勢的企業,確定14個“市級人才服務示范點”進行重點支持,抽調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相關部門負責同志成立專班,配備縣級干部“人才管家”和科級干部“特派專員”,開展“店小二”式的人才服務。將問題導向貫穿始終著力解決。專班圍繞“幫什么”現場分析、綜合研判,聚焦“怎么幫”專人推進、清單管理,突出“幫得實”節點管控、跟蹤問效。先后協調解決項目申報、知識產權、科技創新等困難6大類176件,贏得了企業的好評。將高質量發展作為目標謀深謀實。以“一企一策一專班”為抓手,助推秦創原平臺企業發展,以“鏈長制”為主線,賦能優勢主導和戰略新興產業鏈延鏈強鏈補鏈,推動全市產業全面轉型升級。全市共設立市級人才專班14個、各縣區(園區)人才專班36個,實現了以點帶線、以線成面、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全覆蓋。
打造“三大品牌”,為引才聚才匯集“強磁場”。做強行業論壇品牌。圍繞銅川產業鏈和產業發展定位,成功舉辦省高層次專家青年人才助力銅川發展論壇、秦創原光電子產業論壇銅川專場、2021數字陜西建設高峰論壇等系列活動,延展人才合作交流平臺,提升銅川行業人才影響力。做強成果轉化品牌。加速部署秦創原項目、院士專家工作站、成果轉化基地等,掛牌成立全省首個“陜西省高層次人才成果轉化示范基地”,建立3個國家級研發平臺、9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3個市級以上研發機構,設立21個市級院士專家工作站,申請國家級專利10個,培育高新技術企業20家,孵化科技型中小企業36家,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2億元以上。做強校企合作品牌。加強與國內高校、院所、企業合作,形成了“西部創新港銅川飛地科創中心+飛地園區+銅川產業技術研究院+產業基地”的銅川秦創原模式,與42家高水平高校院所組建產業創新聯盟,引進謝赫特曼、西安交通大學、西安光機所等團隊,建成研究院31家。
聚焦“三點發力”,為用才興才升級“政策包”。打通阻礙人才引進的堵點。制定《銅川市關于圍繞重點產業鏈引進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的若干措施》等辦法,從人才引進、股權激勵、稅收支持、生活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創新性舉措。消除影響干事創業的痛點。修訂完善《銅川市人才發展基金管理辦法》,加大人才基金投入支持力度,設立2億元秦創原銅川專項基金、銅川市科技獎勵資金、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兌現高新技術企業獎金20萬元、首次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獎勵資金340萬元。解決制約創新活力的難點。出臺《關于進一步激發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的若干措施》,加強各類人才培養,組織企業積極申報省級重點人才項目47個,評選市級科技創新團隊1個,科技創新領軍等各類人才38名,給予支持資金1000萬元,引進各類項目發展資金2463萬元。
強化“五項關懷”,為愛才惜才系牢“拴心鎖”。政策關懷。制定《銅川市高層次人才服務保障辦法》,從安居住房、醫療健康、配偶就業、子女入學、創新創業等11個方面,建立完善人才政策清單、服務清單。政治關懷。加大高層次人才在“兩代表一委員”中的比例,建立領導干部結對聯系高層次人才機制,定期走訪了解關心高層次人才。榮譽關懷。設立“銅川市突出貢獻拔尖人才”稱號,對長期扎根基層一線、作出巨大貢獻、取得重大成果突破的人才進行表彰獎勵。健康關懷。在市級三甲醫院開設高層次人才就醫、體檢、核酸檢測綠色免費通道,進一步增強在銅人才的榮譽感、歸屬感和獲得感。生活關懷。鼓勵縣區(園區)建立“人才驛站”,開展“人才之家”創建活動,對重點人才實行“一對一”服務,下大力氣解決好人才的揪心事、煩心事。
(審核:人才工作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