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君縣:夯實“聯盟”基礎推動“兩大工程”落實

  近年來。宜君縣堅持“因企(社)制宜、實行分類指導、落實黨建責任、形成工作合力”的原則,按照“夯基礎、破難點、提質量、樹品牌”的工作思路,持續深化“雙建雙促”活動,在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領域創新開展“黨建聯盟”助力鄉村振興,推動“兩大工程”落實,著力實現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在參與鄉村振興與自身壯大發展的互利雙贏。

  夯實“聯盟”基礎,黨建領航推動“產業帶就業工程”。按照廣泛動員、自愿申請、推薦加盟、統一組織的方式,在全縣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領域搭建“黨建聯盟”助力鄉村振興工作平臺,吸引全縣23家“兩新”組織加入“聯盟”,持續深化“強組織、展風采、促發展”“評星晉級、爭創雙強”“雙建雙促”等活動,充分發揮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的政治功能、組織功能、服務功能,夯實“聯盟”基礎。宜君縣綠佳源蔬菜專業合作社、陜西思邈大艾康養產業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非公企業通過“黨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營模式,合作開發畜牧養殖、果蔬種植和配套服務、中醫藥種植加工、民宿康養等優勢特色農業產業項目,吸納周邊群眾2000余人就業增收。在帶動扶助地區、扶助村致富的同時,培育新的生產經營發展的增長點,宜君縣創業孵化基地黨支部發揮平臺、人才、技術等方面的獨特優勢,搭建“互聯網+黨建”于一體的“黨員之家、人才之家、創客之家”新平臺,免費提供就業創業政策宣傳、電子商務運營培訓、貨源對接等全方位“保姆式”服務。今年來舉辦電商、手工藝編制等培訓班10余期,培訓1000余人。同時,發揮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信息、人脈優勢,推薦符合條件群眾到其他企業或社會組織就業,扶持56名有一定技能的群眾創業,孵化創業實體13個。

  聚焦致富需求,黨建引領助推“精準扶持工程”。聚焦特色農業、避暑康養、食品醫藥、綠色能源、數字經濟五大“產業鏈”,不斷加強非公企業、社會組織與基層黨組織、新型經營主體、農村經濟合作社之間的聯系,將“兩新”組織自身優勢與扶助地區、扶助村資源優勢相對接,把自身發展意愿與扶助地區致富需求相對接,加快縣域富民產業發展,促進群眾增收致富。結合當地發展實際,宜君縣福地湖景區黨支部與五里鎮榆舍村等6個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合作實施福地湖景區基礎設施提升項目,形成“村集體+企業”共建新態勢,促進村集體經濟與景區協同發展。宜君縣創業孵化基地先后引進“愛豆計劃”人工智能項目和高德地圖項目,將非公黨建服務平臺與電商數字經濟創業服務平臺有機融合,形成“企業+企業”聯盟新模式,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全縣“三星級”以上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持續開展“強帶弱、大帶小”結對幫帶活動,實現典型示范、先進帶后進,推動黨建聯盟在助力鄉村振興過程中發揮引領作用、釋放富民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