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農業文化遺產 促進全面鄉村振興 ——習近平主席向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大會致賀信在我省引起熱烈反響

陜西先鋒網

7月1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大會致賀信,在我省干部群眾中引起熱烈反響。大家表示,要以保護農業文化遺產為己任,堅持在發掘中保護、在利用中傳承,不斷推進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實踐,促進全面鄉村振興。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是人類璀璨農耕文明的結晶。保護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佳縣泥河溝村是‘中國千年棗樹王’的故鄉,佳縣古棗園系統就位于村內。古棗園共有各齡棗樹1100余株,最古老的一株棗樹樹齡1400多年。2014年4月,佳縣古棗園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也是陜西唯一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農業系統。我們一定要保護好古棗園,讓它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榆林市佳縣朱家坬鎮泥河溝村黨支部書記助理趙坤說。

“習近平主席強調,人類在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璀璨的農耕文明,保護農業文化遺產是人類共同的責任。我們的鳳堰古梯田作為農耕文化的‘活化石’、民族智慧的結晶、人與自然和諧的典范、山地農業技術知識體系的集成、農業生物的‘基因庫’和獨具特色的自然與文化景觀,是具有重要意義的農業文化遺產。我們以生態環境改善為支撐,以發展旅游產業為主線,以帶動村民致富為目的,通過開放式移民生態博物館,將古梯田和當地群眾的現實生活作為活態‘展品’進行展示,推動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地區發展實現互惠共贏。下一步,我們將推廣‘文物+生態+旅游’的融合發展模式,讓文物‘活起來’,提升古梯田周邊的旅游人氣,促進全面鄉村振興。”漢陰縣文廣旅游局局長李東升說。

“習近平主席向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大會致賀信,令我倍感振奮、信心倍增。挖掘、保護、利用、傳承農業文化遺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瓦子街鎮將持續深挖農業文化遺產的精神內涵,展示農耕文化的發展與傳承,將瓦子街村的族譜族規、家風家訓等歷史文化資源整合開發,吸引更多游客了解和體驗農耕文化,實現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延安市黃龍縣瓦子街鎮黨委書記侯國峰說。

“古有龍首渠,今有龍首壩。龍首壩作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地下井渠引水工程,自建成后,澆灌著蒲城、大荔、澄城近百萬畝農田,是具有輝煌歷史的農業文化遺產。習近平主席強調,堅持在發掘中保護、在利用中傳承,不斷推進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實踐。這為我們今后加強農業文化遺產保護指明了方向。”渭南市澄城縣交道鎮樊家川村黨總支書記樊建武說,“我們將做強以樊家川龍首壩酥梨、設施果蔬、田園采摘、特種珍禽養殖和生態垂釣園為重點的休閑觀光現代農業,以龍首壩景區為重點的娛樂餐飲服務業,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推動樊家川村由‘米糧川’向‘花果山’‘觀光園’‘美景區’轉變。”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業農村部農業遺產重點實驗室主任、人文社會發展學院黨委書記朱宏斌說:“習近平主席向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大會致賀信,強調中方愿同國際社會一道,共同加強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農業文化遺產具有重要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陜西有著極為深厚的農業文化遺產積淀,已形成漢陰鳳堰古梯田、佳縣古棗園、鳳縣大紅袍花椒栽培系統等一批全球和全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并注重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結合,推動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在特色經濟發展、旅游文化品牌、鄉村文化與鄉村生態保護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作為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者,我們要進一步挖掘農業文化遺產各方面的價值,為全面鄉村振興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時間:2022-07-19 08:43:13 來源:陜西日報 閱讀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