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市渭濱區:“四千”行動激活力基層黨建結碩果

陜西先鋒網

近年來,寶雞市渭濱區堅持把黨建引領抓實基層治理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來抓,通過發掘提煉、推廣基層優秀做法,強化指導,豐富和優化基層工作經驗,全面推行“四千”(即進千家門、知千家情、解千家難、暖千家心)行動,不斷激發基層工作活力,提升城市基層治理水平。

進千家門知千家情織密黨群聯系信息網。針對姜譚路西社區轄區流動人口多、企業下崗人員多、困難群眾多和矛盾糾紛頻發的實際,渭濱區創新提出“進千家門、知千家情”,在姜譚路西社區實行網格化管理,將轄區劃分為24個網格單元,50名網格員定期開展入戶走訪,收集匯總民意、分級建立臺賬,對群眾大小事做到全面掌握,實現“知千家情”。橋南街道創新思路,將智慧社區建設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相結合,搭建入戶走訪可視平臺,推行信息在網格采集、需求在網格發現、資源在網格整合、問題在網格解決,形成“四網合一”互動互促工作模式。在此基礎上,全區全面實施街道吹哨、部門報到的城市管理網格“四長”機制,整合黨建、綜治、文明城市常態化管理等工作,織密起1個區級網格、8個鎮街網格、68個社區網格、365個基礎網格的四級網格體系,建好網格長、街長、樓長、店長“四支隊伍”,通過織密網格、健全隊伍,下沉網格訪民情、聽民聲,建起黨群聯系的信息網。

解千家難暖千家心搭起黨群服務連心橋。渭濱區以社區陣地服務功能為依托,盤活轄區各項資源,通過黨建聯席會議制度,主動與駐區單位對接,推動各領域、行業、單位黨建互聯互動、有機融合,形成共建共治合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姜譚路西社區轄區寶氮二區與秦川花園之間的圍墻墻體過高、年久失修,導致多處破損。社區黨委立即上報姜譚街道辦,組織物業召開會議,協調專業人員對傾斜圍墻拆除重建;經二路街道實施“四親”方法,通過“認親”互聯、“結親”共建、“密親”互動、“悅親”共享,與轄區40家駐地單位雙向對接,簽訂共建協議,在社區報到黨員978名,建立“一家親”微信群,凝聚共建合力;市水產工作站、高家鎮派出所等市區包抓單位在矛盾糾紛調解過程中對社區進行業務指導;市河務工作站、市兒童福利院、渭濱區委黨校等多家單位為社區“四千”行動提供經費支持。轄區單位互聯互動,形成群眾小事社區及時辦、社區辦不了的事情鎮街部門聯合辦、群眾意見不統一的事情商量辦的工作機制,搭建起了黨員群眾、駐區單位、包抓聯系單位服務群眾的“連心橋”。

三必問四必訪三必解樹起服務群眾的風向標。在開展“四千”行動中,渭濱區堅持特殊情況隨時入戶,做到矛盾問題必問、群眾不滿情緒必問、群眾關心問題必問,老黨員必訪、居民代表必訪、困難家庭必訪、信訪群眾必訪,建立問題臺賬和群眾訴求快速反應機制,整合優化各方力量,解決群眾的操心事、揪心事、煩心事。堅持聽民聲、集民智,班子成員每周帶頭進小區、進樓院,做實黨員“四進”,全區成立600多個黨小組,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經二路街道在社會組織聯合會下成立“我幫你”(581)院落服務合作社,充分挖掘社區有專長的能人資源,組建專業服務隊伍,借鑒專業物業公司管理經驗,向居民提供公開、透明、低償、高效、優質的無盈利性質服務。清姜街道長嶺社區干部包片聯戶,結合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疫情防控、黨史學習教育等工作為民辦實事,經常深入特殊人群(失獨、殘疾人、空巢、半自理、獨居老人等)家中,聯合物業、民警、醫生面對面走訪交流,有效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讓為民服務更有針對性更有質量。

系統集成整區推進拓寬精細化治理新路徑。渭濱區堅持基層黨建系統建設和整體建設,不斷強化整體效應。以“四千”行動為抓手,創新社區治理模式,推動城市基層黨建提質增效。堅持從居民需求、突出問題出發,在建好為民服務陣地、培訓好為民服務隊伍、準確掌握群眾需求的基礎上,針對性實施黨建服務項目,并進行項目的評審和“四千”行動績效考評,以項目驅動社區治理,推動民生服務再提升,為社區各方參與城市基層治理提供了接口和平臺,調動和激發了區域內各方力量。各社區建立的“紅色會客廳”成為黨員群眾常來、想來的紅色服務空間,社區干部依據個人所長、社區特點實施的“調解工作室”“法律大講堂”“托起明天的太陽”等服務項目品牌深受居民喜愛。

渭濱區積極推廣“四千”行動工作經驗,系統化實施“四千”行動,績效化評估活動開展成效,激勵化激發轄區單位的共治合力,有力推動了轄區城市基層治理水平的提升。截至目前,全區共改造完成老舊小區162個,建起家門口活動陣地110多個,實施社區黨建為民服務項目100多個,解決寶氮小區等冬季集中供暖等群眾關心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360多件。


時間:2022-07-22 11:48:13 來源:寶雞市委組織部 閱讀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