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基層黨組織鍛造得更加堅強

陜西先鋒網

“我們搬過來6年了!”7月20日,西安市新城區西一路街道西三路社區黨委副書記宋軼感慨,“2016年7月,社區陣地從兩間小平房搬到500多平方米的新場所。一開始,整個三樓都是‘一站式’服務辦事大廳,但隨著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讓需于民理念的深化,辦公場地壓減了一半多,其余都拿出來給居民用作活動場所。”

“現在,社區從早到晚歌舞不斷,志愿者組織的各種活動大受歡迎。居民把社區當家,把我們當親人。有位阿姨住院半年回來,還沒回家就先來社區報到,讓我們十分感動。”說話的是徐瓊,去年新任職的“90后”社區黨委書記。

辦公場地由小到大再縮小的變遷背后,是“重心下移、權力下放、力量下沉”,是社區黨組織服務群眾功能進一步增強,是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能力的顯著提升。

這是我省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的一個縮影。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夯實黨的組織體系的基本單元,織密聯系服務群眾的重要紐帶,暢通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基層黨組織鍛造得更加堅強有力。

把組織體系這張“網”

織得更密更牢

今年以來,榆林市榆陽區明珠路街道塞維利亞小區“喜事”連連。在社區黨總支指導下,小區建立起“業委會成員+物業服務人員+居民+社區網格員”聯合黨支部,推選新一屆業主委員會班子,形成了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小區黨支部、小區業委會、小區物業等共同參與小區治理的新格局。在此基礎上,小區重新選聘物業服務企業,有效解決了多年遺留的矛盾糾紛。

近年來,榆陽區把黨支部建在小區,延伸組織觸角,建好群眾家門口的“紅色堡壘”。如今,該區675個住宅小區全部建立黨組織,并從報到單位、街道社區擇優選派小區黨建指導員669名,全面提升了住宅小區黨組織的領導力。

黨的力量來自組織。在各社區、鄉村,我省通過做實做細網格化管理服務,優化網格設置,全面構建起包括“社區(村)—網格(小組)—黨員責任區”在內的嚴密貫通的組織體系,真正讓黨的組織“觸角”拓展到全領域、各方面,確保黨的領導“如身使臂,如臂使指”。

著眼于把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基層,我省制定省屬企業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保障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不斷加大高校教師黨支部“雙帶頭人”培育力度;深化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雙建雙促”和“評星晉級、爭創雙強”活動。

通過聚力薄弱環節提質增效,新興領域持續覆蓋,軟弱渙散常態整頓,我省有力有效推動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把組織體系這張“網”織得更密更牢。

讓“神經末梢”釋放“硬核”力量

如果不是親自到訪,你不會相信,在巴山北麓的“山尖”上、幾乎已經沒入云端的地方,還有一個村子存在。

這就是勉縣新鋪鎮余家溝村。從鎮政府前往村里,加寬過的道路也不過5米,且曲折盤旋,汽車需要一路不斷鳴笛。

“10年前,村黨支部連個像樣的辦公室都沒有,村民辦事要到家里找人。”新鋪鎮鎮長、余家溝村黨支部原書記劉自寶告訴記者,當時,村干部沒有發展經濟的意識,更沒有那樣的能力。

變化是從2016年開始的。漢中市推進實施基層黨建全面過硬工程,在硬件建設、組織體系、隊伍素質等方面補齊短板。村黨支部有了固定辦公場所,村民辦事不跑冤枉路,更重要的是,村干部聚在一起,開始為村子的發展想辦法、謀出路。

“當時,村兩委班子年齡都在50歲左右,精力、認知和能力有些跟不上發展新形勢。通過換屆,村兩委吸納了年輕干部。”劉自寶說,“這之后,培訓學習也變多了,我們經常外出考察,學習別的鄉村好的發展經驗。”

脫貧攻堅戰打響后,村支部帶領群眾通過盤活閑置、低效使用土地資源,發展中蜂養殖、刺梨、“金寶李”等特色優勢產業,幫助群眾穩定增收。今年,村集體收入預計超過30萬元。

基層黨組織是黨的“神經末梢”,是各項任務落實“最后一公里”的關鍵環節。

近年來,我省注重在脫貧攻堅、疫情防控、重大項目建設等重點工作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推進生產、匯聚合力、攻堅克難的組織力、凝聚力和戰斗力,讓“末梢”力量充分發揮“硬核”作用,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勝勢。

使每個“肌體細胞”健康而有活力

7月12日,為期6個月的全省基層選調生鄉村振興能力素質提升培訓班在照金干部學院開班。

參加本次培訓的1100名學員,都是各市(區)2020年、2021年在村任職的選調生,正在鄉村振興的火熱實踐中接受淬煉。他們主要利用晚上時間,線上接受系統培訓,提升對經濟形勢、“三農”工作、鄉村振興戰略及基層行政組織和管理工作的總體理解,為更好地在鄉村振興主戰場建功立業積蓄力量。

每名黨員都是黨組織的“細胞”,只有讓每個“細胞”充滿活力,黨組織的肌體才會強健。

為此,我省精心抓好理論學習,依托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和理論學習中心組,組織廣大黨員干部深學細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分層分類培訓黨員干部。

把延安精神作為干部教育培訓“必修課”,建好用好延安、照金、馬欄、楊家溝、郝家橋等黨性教育基地;連續9年舉辦延安精神再教育專題培訓班,實施“勵志·筑夢”工程,深入開展“見證初心之旅”活動,引導黨員干部汲取信仰力量、查找黨性差距、校準前進方向。

我省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完成1.6萬余項整改任務,黨員干部接受一次深刻的“思想整風”;扎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聚焦改革發展痛點難點和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各級黨員干部深入基層一線訪難問需、紓困解憂,幫助解決創業就業、上學就醫、住房養老等方面難題近70萬個。

在新時代的革命性鍛造中,我省297萬余個“肌體細胞”的活力被激發出來,13萬余個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不斷增強,正在抓改革、促發展、保穩定、惠民生的各項任務中積極承擔新使命、展現新作為、彰顯新擔當。


時間:2022-07-25 08:47:27 來源:陜西日報 閱讀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