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丹縣金丁鎮胡新莊村是“群眾領袖、民族英雄”劉志丹將軍的出生地,2020年被確定為全國第一批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村。志丹縣牢牢抓住建設紅色美麗村莊的契機,以高標準打造鄉村振興“紅色樣板”村莊為目標,結合志丹實際,緊緊圍繞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傳統,充分依托紅色資源,將黨建引領、紅色傳承、鄉村振興有機結合,以建強紅色堡壘、激活紅色引擎、開展紅色教育、發展紅色旅游、壯大村集體經濟為重點,統籌推進黨建引領紅色美麗村莊建設,努力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探索路徑、積累經驗。
全面統籌、上下聯動,致力于打造鄉村振興“樣板工程”。堅持把紅色美麗村莊建設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來抓,成立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組織部部長任副組長,財政、農業農村、文旅、黨史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切實加強對紅色美麗村莊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調動各方資源,整合各方力量,全面落實縣級領導總體抓、組織部門聯系抓、縣直部門結對抓、鎮黨委具體抓的“四個一”聯系包抓機制。在充分征求縣鎮村三級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在省委市委組織部門的精心指導下,科學制定紅色美麗村莊建設工作實施方案、工作臺賬和任務清單,高位謀劃、高點推進紅色美麗村莊建設。嚴格執行“雙周報告”“雙簽字”制度,縣委書記、組織部部長堅持每月至少到村兩次調研督導,各成員單位依照分工定期到村指導,構建起“領導帶頭、部門參與、齊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黨建領航、黨群驅動,致力于構建宜居宜業“美麗家園”。牢固樹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理念,聚焦筑牢紅色堡壘、用好紅色陣地、激活紅色引擎,在建設紅色美麗村莊中發揮村黨支部“主心骨”作用,緊盯群眾關心的民生需求,堅持水、電、路同步規劃,用足用活中央扶持資金,實施村黨群服務中心改造提升、道路硬化、村莊綠化、污水處理、衛生廁改等12項基礎設施建設,配齊便民服務設施,建立健全垃圾收運體系,發動群眾參與環境衛生清潔,村容村貌持續改善,村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持續提升。發揮村黨支部書記“領頭雁”作用,組建以本土能人、黨員、返鄉人才等為主的村級帶頭人隊伍,明確村“兩委”班子和村級帶頭人職責分工,建立考核管理正向激勵機制,抓實黨員教育管理,將“固定學習日”與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民主評議黨員等組織生活有機結合常態化開展,提升隊伍服務鄉村振興的能力和水平。健全“村黨支部+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網格管理機制,發揮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賭禁毒會、紅白理事會等“自治”作用,以“十個沒有”為抓手,讓群眾當核心、唱主角,共筑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新模式。
賡續初心、傳承使命,致力于打響黨性教育“紅色品牌”。堅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總體思路,收集整理紅色歷史老物件270余件,培養紅色理論鄉土解說員和專業解說員隊伍2支,創作《劉志丹故事會》等紅色課程6部,修復還原劉志丹出生地舊址窯洞,建成游客接待中心、文化陳列館、電教室、文化廣場、停車場等紅色場館,聚力打造集實地參觀、現場教學、課堂授課、實踐鍛煉于一體的“沉浸式”黨性教育主陣地。截至目前,利用基地開展全縣中青年干部培訓班等紅色教育10次,開展《劉志丹故事會》現場情景教學13次,累計教育培訓黨員干部1260余名,進一步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久而久之,紅色美麗村莊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持續提升,接待紅色研學2批110人次,吸引社會各界人士前來觀光旅游1530余人次,黨性教育“紅色品牌”逐步打響。
創新融合、多元發展,致力于繪就村強民富“壯美畫卷”。始終把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堅持統籌資源、統一規劃的原則,圍繞“抓示范、創特色、帶整體”發展目標,緊抓紅色教育、紅色旅游發展機遇,創新探索“文旅+農旅”融合發展模式,積極推進“支部+合作社+黨員+農戶”,把黨員干部群眾組織起來、凝聚起來,推動產業發展、集體增收、農民致富。一是發揮村集體引領示范帶動作用,因地制宜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盤活現有資源,打造蘋果示范園、特色采摘園、生態花卉園等村集體項目,輻射帶動周邊村民入股分紅利、務工賺薪金。二是引進電商探索市場,培育本土黃芥油、香谷米、蕎面、山羊肉等生產加工一體化新型產業,暢通線上銷售渠道,實現可持續發展。三是通過招商引資發展綠色大棚產業、溫棚供港蔬菜基地、光伏產業、風力發電等項目,增加就業崗位,促進群眾增收。四是多元化發展“紅色經濟”,依托紅色教育培訓基地優勢,配套文藝演出、特色水果采摘、農家樂、民宿、土特產銷售等經營項目,輻射帶動全鎮經濟發展,全面實現政治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