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陵縣:“兩帶一提”新機制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今年以來,黃陵縣針對農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群眾收入差距大和黨員帶頭作用不明顯等問題,按照“村帶村、戶帶戶和抓兩頭、帶中間”的思路,采取支部聯建、會議聯開、活動聯搞、經濟聯合的辦法,在全縣農村黨組織推行以強村帶弱村、大戶帶小戶、全面提升鄉村振興質量為主要內容的“兩帶一提”機制,讓基層黨建成為引領鄉村振興和實現共同富裕的“紅色引擎”。

強村帶弱村 走出振興路

走進隆坊鎮魯村參觀學習的第一天,寺河村村支書劉軍剛就“眼紅”地失眠了。

“各方面資源都相似的兩個村,人家魯村的湖羊產業為啥能發展得這么好,我們村怎么就不行呢?”夜深人靜,他躺在床上回想著當天看到的場景,輾轉反側。

第二天一大早,劉軍剛便迫不及待地召集村班子成員和有養殖經驗的村民前往魯村參觀學習,想把湖羊產業發展模式的“真經”取回。

早在2019年,魯村就按照“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大力發展湖羊養殖產業,如今羊場占地10.8畝,數量已達650余只。

“我們通過黨建引領發展湖羊養殖產業,走上了一條致富路,今年縣上推出‘兩帶一提’機制,魯村作為示范強村與發展相對滯后的寺河村進行結對幫扶,能幫助周邊的村子發展產業,合作共贏,又有縣上的政策支持,村民們干勁十足。”魯村村支書李德全介紹道。

目前,在魯村的幫助下,寺河村的羊場建設工作已經接近尾聲,修路、備料等工作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羊場預計10月份建成,我們打算先過渡200只湖羊進行托管,前期我們會先行安排專業養殖人員為他們進行現場示范指導,確保產業發展平穩。”李德全和劉軍剛對兩個村子未來的產業發展都充滿信心。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才是春。自“兩帶一提”新機制出臺以來,黃陵縣各鎮(街道)按照“地域相鄰、產業相近、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原則,采取“一對一”或“一對多”方式進行結對幫帶,通過“會議聯開”實現大事共議、難事共解,通過“活動聯搞”達到提神鼓勁、成風化俗,通過“經濟聯合”推動優勢互補、抱團發展,最終提升鄉村振興質量。目前已在基層黨建、產業發展、就業創業、鄉村治理、基礎設施改善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幫扶,鄉村共富之路越走越寬。

“此次響應縣上號召,我們村與附近的結子溝村結成對子,一方面通過我們村上現有的各種機械和糧倉幫助其發展現代化種糧模式,另一方面借助我們與附近礦區、企業的合作關系為其服務,發展訂單農業……”店頭鎮新村村支書雷啟亮談起“兩帶一提”新機制的發展思路,便止不住了話匣子。

同樣,乘著“兩帶一提”新機制助力鄉村振興的東風,黃陵縣雙龍鎮索洛灣村在村支書柯小海的帶領下,啟動跨區域幫扶,與橋山街道韓塬村黨支部建立幫扶機制,高質量推動果業發展。針對韓塬村果業發展現狀,確立了“兩示范、三步走”的發展思路,目前累計投入資金480余萬元,建成“五新蘋果示范園”160畝,幫扶韓塬村邁出了產業發展的第一步。

大戶帶小戶 攜手共致富

“可算是保住了,多虧了佰鎖這陣子忙前忙后的耐心指導,教會了我養雞的技術。”雙龍鎮南峪口村82歲的老漢吳金榜,看著即將長成的雞仔,眼睛里滿是希望。

今年4月,雙龍鎮為助力鄉村振興,給各村有心發展養雞產業的農戶免費發放雞仔,不服老的吳金榜也滿懷信心領養了100只小雞仔。然而沒多久就因為缺乏養殖經驗,一月時間死亡三十余只,雞仔成活率低,老吳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

王佰鎖是南峪口村河南組組長,也是村里的產業大戶,“兩帶一提”機制啟動后,他積極響應,主動與吳金榜結對幫扶,了解情況后,王佰鎖翻閱資料,多次來到老吳家中指導養雞技巧。

“給雞仔伴食的水要用溫水,再加少量的食用醋,有殺菌、調節腸道消化能力的作用,還要把喂食區和活動區劃分開來……”說到關鍵地方,王佰鎖便親自上手幫老吳打理起來。

這僅僅只是黃陵縣“大戶帶小戶”一個縮影。店頭鎮建莊村建莊組組長朱忠孝是村里蒼術種植產業發展的帶頭人和種植大戶,曾在三年時間里幫助脫貧戶朱喜蓮增收30余萬,如今在“兩帶一提”機制的號召下,又與脫貧戶張忠亮進行結對幫扶,發展蒼術種植14余畝,幫著他們開墾藥田、種苗除草……

“平時也會給他們進行技術指導,提供一些經營思路,等蒼術成熟,我會幫他們收藥賣藥,解決他們的銷售難題,預計平均每畝能收入三至四萬。”說到此處,朱忠孝很是開心,“鄉里鄉親本來就應該互相幫助,自己一個人富裕不算成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群眾產業發展上哪里有短板、什么是弱項,我們鎮黨委就組織匹配相應的產業大戶與之補位、帶動,全面摸排各村在種養、經商、技術、營銷、信息、資金等方面有明顯優勢的大戶,尤其是村‘兩委’成員和黨員,讓他們帶頭發揮作用,幫帶起產業有困難、發展有瓶頸、技術有欠缺的小戶,幫助他們提升致富能力。”店頭鎮黨委副書記劉峰介紹道。

在各村黨支部的動員和引導下,各類農村大戶的幫帶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一時間興起了送技術、講經驗、幫就業、代服務等多種形式幫帶的良好風氣……像劉家川村丁玉龍利用農家樂產業優勢,發動小戶學習烹飪技術,助其種植和采購各類農產品;河腰村河腰組組長、產業大戶雷震利用大棚種植技術新、銷售門路廣等優勢,帶動本村11戶群眾發展大棚;瓷窯溝村副書記、產業大戶方建軍發揮建筑方面的優勢,帶動生活相對困難的群眾實現就業等等,越來越多的村莊走上了“能人帶、產業興、群眾富”的發展路子。

全面提升鄉村振興質量 誓讓舊貌換新顏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走進黃陵縣田莊鎮安溝村,一處處造型別致的農家小院,村中巷道干凈整潔,房前屋后綠植點綴,寬敞的環村路沿著村子延伸,兩旁的景觀樹郁郁蔥蔥,不遠處香氣撲鼻的翡翠梨園,美麗如畫的鄉村景象讓人耳目一新。

7月20日,安溝村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廣場的舞臺上載歌載舞,歌曲、戲曲、廣場舞等文藝節目精彩紛呈,臺下安溝村和田河村村民喝彩不斷,一派熱鬧景象。

“這次文藝匯演是我們安溝和田河兩個村聯合籌辦的,結對之初我們便在基層黨建、產業發展、就業創業、鄉村治理、基礎改善五個方面制定了詳細的幫扶方案,成立組建了文化服務隊后,利用安溝村精神文明大舞臺的優勢場地設施,為兩村群眾舉辦文藝演出,達到了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的目的。”看著村民們開心的笑容,安溝村村支書劉鋒剛很是滿意。

“前陣子我們兩村還聯合開展了兩次人居環境整治,大家都很積極,現在都熟絡的很。下一步我們兩村還打算聯合開展‘最美家庭’‘最美家風’、普法教育等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引導村民對標先進,改變陳規陋習,健全村規民約。”田河村村支書田軍剛計劃著。

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新風正氣引領風尚。黃陵縣各地正在積極培育文明鄉風,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堅決反對大操大辦等陳規陋習,倡導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農村文化不斷繁榮,鄉村文明煥發新氣象。

阿黨鎮四圣村“幸福互助院”是今年村集體計劃的大項目,但由于村集體經濟相對薄弱,年輕勞力較少,整個建設工作進展緩慢。“兩帶一提”開展后,幫扶村姜林溝村村支書劉長清與村班子成員商議后,拿出4萬余元助其發展產業、改善基礎設施,同時派遣村民劉東鋒、劉民賢等四人前去幫助施工。

“幫扶工作開展后,我們兩村多次召開聯席會議,一同開展黨日活動,兩村村民彼此交流,親如一家。除了果園產業發展壯大,我們在人居環境、鄉村治理和基礎設施改善上也下了大力氣,對四圣村活動室室內配套設施、網絡進行升級改善,助其完成幸福互助院建設。”談及“兩帶一提”機制的開展情況時,劉長清邊思考邊記錄。

環境美了、風氣好了、生活也舒心了……如今的黃陵,文明鄉風深入民心,群眾精神風貌也煥然一新,良好的文明鄉風民風正為黃陵鄉村振興提供強大助力。

“我們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在落實‘強村帶弱村、大戶帶小戶’機制過程中,從提升產業發展效益、提升人居環境質量、提升鄉村文明程度、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提升群眾收入水平五個方面全面提升鄉村振興質量,對幫帶成效明顯的,每村給予5-10萬元獎勵,每戶給予1-3萬元獎勵。”黃陵縣委組織部副部長賀建軍告訴記者。

截至目前,黃陵縣采取“一對一”或“一對多”辦法,現已結成幫帶村22對,結成幫帶戶185對,召開黨建聯席會議60余場次,共同研究破解基層黨建難題26個,流轉土地2000余畝,新發展“五新”果園1450畝、翡翠梨620畝、湖羊1560只、生豬1280頭。幫助弱村轉移富余勞動力565人,培育黨員創業骨干225名,聯合開展精神文明創建、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等活動32場次,清理鄉村垃圾3000余噸,提供各類招聘和勞務信息3220余條,落實道路硬化、排水渠改造、果園防雹網建設、環境綠化等項目9個。

黨建引領,增技賦能,沃野筑夢 。隨著黃陵縣“兩帶一提”新機制的成功實踐使得農村改革發展的活力不斷釋放,產業發展持續壯大、人居環境逐步改善、基層治理日益深化、民俗鄉風更加文明、群眾致富增收有望,為黃陵的鄉村振興注入了一股新的動力,找到了村民共富的“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