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提升鄉村振興效能,推動實現強村富民。今年以來,永壽縣以“鄉村振興提升年”為主線,將高質量黨建引領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第一抓手”和“紅色引擎”,聚力組織增強、人才增量、產業增效,在推動鄉村振興中展現組織擔當、組織力量、組織作為。
聚力組織增強,釋放發展動能。堅持把組織建設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大政治任務,建組織、強堡壘,激活基層組織活力。高標準抓創建。精準把握標準化建設的內涵和外延,扎實開展“整鎮過硬、整縣提升”活動,先后投入1400萬元接續狠抓村級黨組織標準化建設,提升村級陣地72個,創建標準化示范村35個。高質量抓聯建。推行“支部共建、產業共謀、資源共用、發展共享”工作機制,黨組織“牽線”,促進村企、村村、村社“聯姻”,孵化提升“甘藍”聯合黨委、蘆筍產業黨支部等一批功能性黨組織。高規格抓整建。堅持“雙幫帶一聯建”工作法,通過“以老帶新、以強帶弱、組織聯建”,因村制宜、精準施策,全力補短板、強弱項,常態化開展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整頓。
聚力人才增量,建強振興力量。堅持把優化人才隊伍結構作為助力鄉村振興的關鍵抓手,擴隊伍、調結構,強化人才支撐。搭建務實能干鄉鎮班子。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第一位,廣泛選、比選識、精準配,將忠誠干凈、思路開闊、敢打敢拼、敢于擔當的“獅子型”干部選拔進鄉鎮領導班子。選優領富帶富村級班子。突出“雙帶雙強”標準,“推”“留”“選”“請”相結合,高線選人、底線把關,真正把年輕優秀人才吸納進入村“兩委”班子,換屆后“雙強雙帶”型村干部占比達到80%以上。配強擔當作為駐村干部。嚴把“研判關”“選人關”“調配關”,精準選派優秀機關干部269名,落實駐村干部人身保險、生活補助、通信補貼和工作經費180萬元,確保干部下得去、留得住。同時,探索推行事業單位“崗編分離”,建立“縣管鄉用、下沉到村”機制,向甘井鎮煙莊村果蔬大棚基地、常寧鎮蘆筍產業研發基地等選派8名在編在崗專業人才“駐村服務”,解決了產業發展中專業技術人才緊缺問題。
聚力產業增效,推進富民強村。堅持把抓好產業增效、群眾增收作為鄉村振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夯基礎、強保障,促進持續增收。“六型策略”強產業。開展“跨五晉十、百村攻堅”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行動,推行產業帶動、能人帶動、村社聯動、股份合作、跨村聯建、村企共建等“六大策略”,優化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涌現出了“百草寨里”“靈動坡龍頭”“鄉韻陳家”“紅色煙莊”“電商新村”“生態裕豐”等一批鄉村振興示范村,形成了“煙莊果蔬大棚”“曹德千畝馬蘭紅”“槐鄉蜂蜜”等特色產業,推動村集體產業向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邁進。“獎優提補”樹導向。深入開展“擂臺奪旗樹標”活動,建立村干部補貼與集體經濟收益掛鉤制度,用實招硬招激發了村級組織活力、調動村干部干事熱情,讓村集體家底更厚實,進一步樹牢實踐實干導向。全縣60%的村集體經濟年收益達到10萬元以上,評選命名“綜合示范村”15個。“聯創聯評”壓責任。堅持目標導向,建立“聯建聯創聯評”工作制度,把村級黨組織建設與產業發展、鄉村治理、人居環境等統籌起來,采取現場觀摩評比的形式,查短板、找差距、曬亮點,在比學趕超中查找短板、推動落實、夯實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