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縣:堅持“五個聚焦”推進“五大振興”

今年以來,乾縣按照“1258”工作思路,堅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以“五個聚焦”扎實推進“五大振興”,全力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聚焦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全面推進產業振興。堅持“穩糧、優果、強畜、擴菜”的產業發展思路,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著力打造“噸糧田”“萬元果”。開展“噸糧田”糧食保安工程。以建設高標準農田為抓手,全面保障糧食生產安全,大力推廣玉米“一增三改一防”及“5335”技術模式,較大田增產44.3%。全縣共建成“噸糧田”14萬畝。開展“萬元果”質效攻關工程。以標準化果業基地為引領,改造果園1.2萬余畝,高接換優2632畝,挖改栽新3965畝,全縣建成134個百畝示范園,“萬元果”面積達24萬畝,“萬元果”率達到80%以上。同時,在北部旱腰帶地區5個鎮大力實施產業集群項目,產業集群優勢進一步擴大。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工程。堅持以乾首奶山羊等龍頭企業為依托,積極推廣規模養殖場、家庭牧場和養殖專業村三種模式,重點建設梁村鎮優勢產業養殖區及大楊鎮、新陽鎮、王村鎮、靈源鎮、臨平鎮5個奶山羊養殖重點鎮,建立完善“龍頭企業+合作社(養殖場)+農戶”機制,鼓勵支持加工企業與養殖場戶開展標準認定、訂單收購羊奶的利益聯結機制和合作模式,實現利益共享。

聚焦增強鄉村發展動能,扎實推進人才振興。建立乾縣籍在外高層次人才和鄉村人才信息庫,構建重點行業領域人才分類評價體系。采取政府主導、企業參與、產學研聯動、市場運作的模式,探索“支部+企業”“高校+企業”“互聯網+合作社”等合作方式,選派科技特派員,招引人才回歸,獲得資源、項目、技術、資金等支持。深入推進“鳳歸桑梓”人才工程,增設“特色產業專家工作站”,掛牌“候鳥式專家工作站”,積極與西安交通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高校深度合作,充分吸引和借力高校、科研院所人才、技術優勢,促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引進在外人才100名,柔性引進10名高層次人才擔任科技顧問。同時,積極實施“雙培雙帶”工程,注重把優秀致富能手培養發展成為黨員,把農村青年黨員培養成為脫貧致富能手,力爭每名有能力的黨員都能成為鄉村振興帶頭人。

聚焦提高鄉風文明程度,加快推進文化振興。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為陣地,整合“農家書屋”“便民服務中心”等場所資源,通過利用專題學習會、青年讀書會、道德講堂宣講等多種形式,深化群眾思想道德文化建設,提高群眾文明綜合素質。充分發揮村規民約、村民理事會作用,持續治陋習、樹新風,大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和淳樸民風。同時把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起來,扎實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創建、“法律進鄉村”等活動,大力開展法律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專項行動,積極運用村法治宣傳欄、廣播、微信等平臺對平安建設、電信詐騙、普法教育等進行宣傳推廣,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目前,共發放各類書籍宣傳資料3萬份,解答法律咨詢300多人次,提供法律建議和意見15個,幫助解決實際法律問題19個;16個鎮(辦)和173個村綜治中心均已掛牌。

聚焦改善鄉村人居環境,持續推進生態振興。以開展“八清一改”行動為抓手,聚焦村內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殘垣斷壁及雜物亂堆亂放治理等,實行環境衛生網格化管理,并嚴格考核獎懲,制定出臺《乾縣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考核獎懲辦法》,建立環境觀摩評比考核機制,堅持每月督查排名,每季觀摩講評,打分評比,獎優罰劣。同時,按照“民事、民管、民受益”的思路,聘請黨員和群眾代表為村容村貌監督員,對每個小組、街道的環境衛生工作進行監督管理,第一時間反饋,以嚴格的督查考核和群眾監督機制倒逼環境衛生整治責任落實,實現村容村貌常態化保持干凈整潔。目前,共清理農村柴草堆23912處,清理垃圾堆14375處,清理雜物堆15598 處,清理亂搭亂建3385處,清理亂貼亂畫22263處,清理亂擺亂放13238處,累計出動大型機械455臺次,發動群眾56819人次。

聚焦提升基層黨組織戰斗力,深入推進組織振興。以“三融入、當先鋒”主題實踐為載體,引導各村黨組織開展“三個一”活動(發展壯大一項村集體經濟、培育一項支柱產業,完善一套黨內生活制度)。引導黨員干部通過“我為自己上堂課、我為發展獻一策、我為群眾辦件事”等活動,主動發揮作用,促進農村黨建落實落細。將農村基層黨建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堅持村級集體經濟收益與村干部補貼相掛鉤,擬訂《乾縣集體經濟收益與村干部補貼掛鉤辦法(試行)》,激發村干部干事熱情,真正體現多干多獎。同時設立鄉村振興實績榜,每季度舉辦一次鄉村振興現場觀摩會,大力開展“擔當作為好支書”“優秀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員”評選表彰活動,激勵村級黨組織帶頭人在鄉村振興中實干奉獻,奮勇爭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