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漢陰縣把駐村幫扶作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突出“四精準”,健全“選、育、管、用”工作機制,抓穩了駐村幫扶“接力棒”,跑出了鄉村振興“加速度”。
精準選派,盡銳出戰顯擔當。按照“分類覆蓋選派、規范程序選派、按需精準選派”的標準和“因村選人組隊”的原則,通過個人自薦、單位推薦和組織部門審核備案等層層篩選,嚴把駐村干部入口關,精準選派296名“素質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的“三硬”干部到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組建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94支,實現全縣77個脫貧村、17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12個鄉村振興示范村、1個黨組織軟弱渙散村、2個鄉村振興任務重的示范村應派盡派、全面覆蓋。持續優化駐村干部隊伍結構,著力涵蓋熱愛“三農”工作等各領域人才,增強農村發展“輸血+造血”功能,將鄉村振興一線作為培養年輕干部的“主戰場”,注重選派優秀年輕干部駐村鍛煉,力促年輕干部在基層一線成長成才,新選派的108名第一書記平均年齡為38.4歲,188名駐村隊員平均年齡為39.5歲,實現駐村工作隊伍年齡結構穩中有優。
精心培育,立足實戰提能力。建立“師徒幫帶”工作機制,印發《新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實行“師徒幫帶”工作方案》,常態化開展駐村干部“新老”結對幫帶,確定200名往屆優秀駐村干部和派駐單位工作經驗豐富的領導干部擔任幫帶師傅,對296名新選派的駐村干部進行為期2年的傳幫帶。堅持培訓制度化,大力舉辦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培訓班,按照“缺什么、補什么”原則,精心設計培訓課程和培訓內容,通過專題培訓、實地觀摩、“擂臺比武”經驗交流等多種學習方式整合教學資源,重點圍繞基層黨組織建設、特色產業發展、“321”基層治理、村集體經濟項目等與駐村息息相關的工作開展培訓。堅持學用結合,通過在日常工作中“問問題、想問題、解難題”,學思踐悟、以學促行,結合當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問題排查整改、“三大集中排查行動”等各項重點工作,深入了解村情民意,增進與農民群眾的感情,增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駕馭各種復雜局面的能力。
精細管理,提質增效優作風。健全完善《漢陰縣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的管理辦法》,按照每月駐村不少于20天,每周駐村“五天四夜”的要求,堅持“每月考核、每季度通報”,將考勤天數與駐村補貼掛鉤,將平時考核結果作為年終考核評定的重要依據。嚴格落實“1124”工作制度,駐村工作隊每月向鎮黨委匯報1次工作,鎮黨委每月開展1次抽查,縣級每兩月開展1次民調,縣駐村辦每季度抽查核查考勤、簽到、工作日志、遍訪臺賬“四統一”情況,明確并細化縣駐村辦、派出單位、鎮黨委的管理職責,推進三級聯動、齊抓共管,保障制度落地落實。建立組織部門和駐村辦督導管理、鎮黨委日常管理、派出單位跟蹤管理“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組織部門和縣駐村辦加強督促指導,及時掌握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到崗履職情況;鎮黨委履行管理主體責任,加強對駐村工作隊的日常管理,經常性到村指導;派出單位加強跟蹤管理,分管領導每月至少到村開展一次調研指導,每季度召開一次駐村幫扶專題會議,每半年聽取一次工作匯報,及時了解駐村工作隊員的工作、生活、思想動態,幫助解決困難和問題,讓工作隊成員能用心想事、安心干事。
精準使用,激發動能鼓干勁。樹立重實干、重實效、重實績的鮮明導向,堅持把鄉村振興一線工作鍛煉作為培養干部的重要途徑,對駐村期間表現優秀、作出突出貢獻、群眾公認的駐村干部予以重點培養、大膽提拔使用。對符合職級晉升、職稱評定的,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晉級晉職,注重從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等人員中擇優選拔進入鄉鎮領導班子。正確運用容錯糾錯機制,對在工作中非主觀故意導致的失誤偏差和負面影響,依法依規從輕處理或免于處理,對不勝任或造成不良后果的及時調整處理,倒逼駐村干部在鄉村振興生動實踐中建功立業,勇當“闖將”“干將”。強化關心關愛,嚴格落實駐村干部工作生活補貼、差旅費報銷、定期體檢、公休假等待遇保障,縣財政統一購買保額60萬元的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每年按照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各1萬元標準落實專項工作經費,切實解決駐村干部的“后顧之憂”,真正讓他們有“奔頭”、有“勁頭”。?